为何中国总是在联合国积极缴费,而联合国却经常成为针对中国的平台?答案很现实,也很压抑。如果不缴费,那将成为欧美打压和攻击大国的论坛,那时我们的形势会更加被动。 不少人心里都拧着个疙瘩,中国在联合国掏着真金白银当“二股东”,摊着20%的会费比额,仅次于美国的22%,比日本的6.93%高出一大截,可联合国怎么反倒常成针对中国的平台?涉台提案、涉疆谣言总在这地方冒头,看着就窝火。 但真要掰开揉碎了说,这钱还真不能省,答案现实又扎心,不缴,我们只会更被动。先搞懂联合国的“游戏规矩”:这地方可不是白干活的,全年的维和行动、国际救援、机构运转全靠会费撑着。 《联合国宪章》写得明明白白,要是欠的会费达到前两年该交的总数,除非真有没法抗拒的理由,不然联大里的投票权就没了。去年年初有数据说,美国光常规预算就欠了15亿,加上维和这些款项总共拖了28亿,可它凭着霸权,没人敢真把它怎么样。 但中国不一样,我们要是欠缴,欧美早把“不负责任大国”的帽子扣过来,顺着这个由头在联合国里兴风作浪,到时候连辩解的资格都可能被剥夺。有人说“那干脆退出算了”,这话听着解气,实则把路走死了。 联合国再让人不舒坦,也是现在唯一能管全球事、说话有点分量的地方。比如美国想在台湾问题上搞鬼,得跑到联合国大会上递提案;西方造谣新疆“强迫劳动”,也得借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地方喊。这些场合看着是“针对中国”,但反过来看,也是我们公开亮明立场的舞台。 去年西方又拿涉疆议题炒作时,中国代表团当场拿出新疆棉农丰收的视频、企业生产数据,还邀请多国大使实地考察,硬是把谣言怼了回去。要是没缴会费丢了说话的资格,我们连递材料、发声明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西方自己编“真相”。 更别说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虽说和会费没直接关系,但长期欠费落下“不靠谱”的名声,肯定会让我们用这个权利的时候没那么理直气壮。这钱缴的,更是为了攥住“朋友圈”的话语权。中国作为第二大会费国,背后站着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我们用这笔钱支持联合国的减贫项目、帮着建非洲疾控中心,在气候大会上为小岛国争生存权益,这些可不是当冤大头,而是在联合国的规矩里拉近距离、攒人气。去年联大投票反对美国制裁古巴的提案,近190个成员国里180多个都投赞成票,这背后就有中国长期仗义执言攒下的信任。 换个角度想,欧美在联合国针对中国,本身就说明他们没别的招了。军事上不敢真打,经济上又没法彻底断开,只能跑到国际平台上耍嘴皮子。而中国积极缴费、主动参与,恰恰是用规则反制规则。 比如我们推动建联合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把“一带一路”的合作经验变成大家都认的理;维和行动里我们派了5000多名维和人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里派兵最多的,这些实打实的贡献,比空喊口号管用多了。 当然,憋气是真的,但清醒更重要。这就像在商场里开店铺,物业费再高也得交,不然不仅没资格参与定行业规矩,还可能被同行联手挤兑。中国缴联合国会费,不是服软,而是以进为退,按着规矩保住说话的权利,用真本事拉支持,慢慢把欧美说了算的话风扭过来。 等到有一天,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在联合国里真正响亮起来,这些针对中国的杂音,自然会越来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