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谈了两天的教育,再谈一个观点,我们可能存在这样的人才挽留方法,那就是国外的那些名校毕业的理工科学生,没有找到那些理想的工作,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招聘跟他们交流一下,看看他有什么需求,实际有什么能力,去谈一谈,在国际上我们要形成一种制度,让所有毕业的学生都知道,如果西方企业没有应用他们的话,考核他们是人才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可以到中国来试一试,总比我们找了一帮三四流的留学生到我们这里来,抢夺985 211的名额要好得多。 我在前两篇文章中讲过,中国的留学生教育中,我很少或者说从未听说,一个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以后,取得了辉煌的科研成果,并且能够留在中国继续科研。相反,我们自己的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去留学,如果他们能力出众的情况下,他们就留在那里,我们的留学生出去和引进国外的留学生进来,完全是两个不对等的级别。我们输入出去的是优秀的学生,可我们引进过来的可不是什么优秀学生。 有很多人讲,如果是一个优秀学生,人家肯定选择更高等级的大学去深造呀,为什么选择中国呢?中国也只能选择二三流呀?这个问题其实真的不是重点,重点是既然你是二流,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的民办大学和二三流大学,而不是现在占用985和211的资源。而且二三流大学的补贴就应该适应和中国学生对应的生活费用。动不动就补贴8000 1万的,你很有钱吗? 国外到中国来留学,给的补贴很多,这个东西不是说我们嫉妒不嫉妒的问题,如果有广泛的优秀学生从我们这里毕业,我觉得有必要进行这种补贴,问题是没有啊,包括你清华北大,你确定你们的毕业学生中有高科技人才,比从你们那里毕业以后有留在中国的?如果没有,你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其实我很期待你们举几个反例来否定我,我相信也有这样的例子,但你要具体举出来,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个数字,你能举出10个这样的人吗? 这在国际上容易引起笑柄,别人以为我们是送温暖的国家。 国外优秀的最顶尖级的学生,可能我们招聘不了,我们在财力方面可能比不过其他国家,人家也不愿意来,但是人才往往都不是第1名和第2名,需要我们自己的挖掘能力和那些学生本身的一些科研项目和能力。 更进一步,我们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思路更广泛一些,那些已经工作的都可以成为我们挖掘的人才。 总有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国外科研机构不给他们投资,当看到它的前景以后,我们中国公司可以啊 既然我们的引进国外留学生的方法和效果不尽如意,那我们就改变一下策略,我们干脆引进那些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到中国来参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建设。
已经连续谈了两天的教育,再谈一个观点,我们可能存在这样的人才挽留方法,那就是国外
对策论道
2025-11-04 15:07:0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