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几年设计,我见过太多“柜子满屋,家里却依旧乱”的家。
问题的根源根本不是柜子数量,而是从一开始,收纳的逻辑就错了!
❌ 别再盲目做柜子了! 你以为的“收纳不够”,真相其实是:
➡️ 动线断了:回家换鞋要绕客厅一圈
➡️ 结构反人类:蹲下才能拿到常用碗碟
➡️ 设备没跟上:小家电排队等一个插座
💡 真正的收纳,是做一套 “生活流线系统” 柜子只是容器,顺手才是灵魂。
我在每个案子开工前,都会先画这张“动线图”:
🏠 玄关一气呵成 开门→换鞋(悬浮鞋柜)→挂包/外套(次净衣区)→放钥匙(薄抽)→洗手 一条线搞定,门口再也不堆成山
🍳 厨房行云流水 冰箱取物→水槽清洗→台面备菜→灶台烹饪→柜台装盘 每个动作都有对应的收纳支撑,台面永远清爽
🛏️ 卧室安心入眠 换衣→收纳饰品→手机充电→放置明日衣→阅读放松 所有动作在床周2步内完成,秩序感自然来
🔧 记住!三维一体才是好收纳:
1️⃣ 结构逻辑:柜子内部分层按物品尺寸+使用频率来
2️⃣ 设备逻辑:插座/灯光/排水,在画图时就和柜子同步规划
3️⃣ 动线逻辑:所有柜子必须在你的行动轨迹上
→→人体工程学关乎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舒适度以及健康
今天分享一些室内各个空间的尺寸+人体工学的干货💖
🚪 玄关区
• 换鞋凳高度:45cm,起身不费力
• 鞋柜深度:35cm,男鞋女鞋都能放
• 下方悬空:15-20cm,常穿鞋一脚踢进去
🍳 厨房区
• 吊柜离地:155cm,不碰头,拿取方便
• 操作台高度:身高÷2 + 5cm,切菜不弯腰
• 灶台高度:比操作台低8-10cm,炒菜更省力
🛋 客厅区
• 沙发座深:≥60cm,盘腿坐也自由
• 茶几与沙发间距:≥40cm,通行无障碍
• 电视中心点:略低于 seated 视线,观影更沉浸
🛏 卧室区 • 床高:≈50cm(含床垫),坐下膝盖呈90°
• 通道宽度:≥60cm,轻松通行和打扫
• 衣柜挂杆高度:身高 + 20cm,衣架自然取下
✨ 装修时,比起“能不能多做点柜子”
不如多问一句: “我每天会怎么用它?”
因为收纳的终极目标, 是让生活更安稳,而不是把东西藏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