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团队90%是宝妈:月入过万还能接娃,这届妈妈的逆袭太爽了 “早上送完娃去接单,下午四点准时接孩子放学,上个月赚了1万2。”河南郑州收纳师李姐的一句话,戳中了无数宝妈的痛点。这个27人的收纳团队里,90%都是像她这样的妈妈,没人想到,曾经被“家庭主妇”标签困住的她们,靠整理房间活出了底气。 谁没见过宝妈的困境?要么被困在家里围着灶台转,伸手要钱时看脸色;要么重返职场被“兼顾家庭”的要求难住,加班时对着监控里孩子的哭脸掉眼泪。但收纳师这份工作,偏偏踩中了宝妈们的核心需求——时间自由到能配合孩子的作息,收入还能撑起体面。 别以为这行只是“叠衣服”那么简单。38岁的陈芳曾跪在地上收拾儿子的乐高到崩溃,接触收纳后才发现里面藏着大学问:厨房要按动线规划,衣帽间得按场景分区,连过敏孩子的玩具都要做防尘处理。她给上市公司高管整理衣帽间时,用三色标签划分出晨跑、会议、宴会区域,帮对方找回丢失的结婚戒指,单条案例视频播放量就超200万。 这群宝妈最懂“人间烟火”。知道哺乳期妈妈腾不开手,就研发“单手操作收纳术”;发现老人看不清说明书,特意设计“大字版收纳盒”。合肥宝妈曹君的团队更细化到八大区域,从家庭收纳做到办公室整理,甚至帮网红直播间规划空间,120元一小时的收费,让团队里的殷二梅既能照顾俩娃,又实现了经济独立。 这背后是爆发的市场需求:超60%的一二线城市家庭有收纳困扰,近30%年轻人愿意为专业服务付费,精装房、小户型增多更让空间规划成了刚需。但更关键的是,宝妈们把对家庭的细腻洞察,变成了职业优势——她们懂育儿家庭的物品痛点,懂上班族的时间焦虑,这份共情力让复购率高达67%。 有人说“收纳是低门槛工作”,但这群妈妈早用专业打破偏见:去北京上海参加培训,掌握空间规划、美学设计知识,甚至推出“收纳+心理咨询”套餐,帮客户在整理旧物时化解情感羁绊。团队负责人更豪气,把70%-80%利润分给员工,就为让妈妈们“赚钱又开心”。 如今越来越多宝妈加入进来,宁波90后宝妈带20人团队月接60单,六安妈妈靠收纳兼顾孩子与收入。她们证明:妈妈不是只能围着家庭转,把生活经验变成专业能力,照样能活得闪闪发光。 你身边有这样的“逆袭宝妈”吗?如果是你,会选这份能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工作吗?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