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留痕,本末倒置

暖心的心 2025-11-04 07:12:59

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留痕,本末倒置 在不少中小学,拍照打卡、截图留痕成了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高频动作”。学生跳绳要拍照记录时长与次数,阅读要打卡证明完成进度,就连参与校园活动,也重点在于留下活动现场照片作为“成果展示”。这种过度留痕的做法,让学生和老师都疲于应付,原本活动的教育意义被抛诸脑后。 2. 繁琐检查,劳民伤财 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频繁光顾校园,为了迎接检查,学校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材料。从教学计划、教案设计到学生作业批改记录,一应俱全,且格式、内容都要符合“标准”。部分教师反映,为了应对检查,常常需要熬夜补材料,甚至出现不同检查要求相互矛盾,导致反复修改的情况。 3. 无效活动,盲目跟风 “进校园”活动本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拓宽视野的有益途径,但如今一些活动却变了味。不管活动内容是否与学校实际需求和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只要上级有要求,学校就盲目组织。比如某些商业性的科普展览进校园,其目的更多在于宣传产品而非普及知识,学校为了完成任务,安排学生参加,学生不仅收获寥寥,还占用了大量学习时间。 4. 非教学任务过多,基层负担重 教师除了教书育人,还需要完成大量非教学任务,如巡河、文明劝导、核酸检测、扶贫走访等。这些任务往往源于上级文件要求,学校只能妥协,导致教师精力被严重分散,难以专注于教学本质工作。 5. 强制留痕类作业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克服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但一些地方依旧要求学生完成拍照、拍视频等留痕类作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困扰学生多年的手抄报类作业任务量依然较多,学生推给家长,一些家长只能通过网购解决,这类作业只走形式,不走心,造成不少负担。 6. 考评体系不合理 当前,对学校和教师的考评体系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上级部门在评价学校时,往往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和书面材料,导致学校为了迎合检查而过度注重表面工作,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7. 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指令性任务 各种名义向中小学强行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指令性任务,如“涨粉”“推销”等活动和工作。有学校表示,每年要收到上千份文件,有时除了转发通知,还要下载APP、竞赛答题、点赞投票和关注公众号等,并且需要截图收集,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 8. 不切实际,不求实效 有的地方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会议重部署、轻落实,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具体实际不够,落实部署“上下一般粗”,提目标、理念、口号多,解决实际问题少‌。这种不切实际、不求实效的做法,使得工作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推动教育发展。治理形式主义

0 阅读:0
暖心的心

暖心的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