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急了,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太双标,而且国际奥委会太吸血,中国在2008年就深受其害…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当年的国际奥委会,实在是太能吸血了,2008年北京奥运的官方投入是3000亿人民币,这钱能造50艘055型驱逐舰,或者6艘福建舰航母。 可钱花出去了,大头好处全被奥委会拿走了:当年全球转播权收入25.7亿美元,奥委会分走73%;顶级赞助费11.3亿美元,奥委会又划走60%,咱们忙活大半天,到头来只赚了点门票和旅游的“小钱”。 更气人的是隐性成本,2022年冬奥会时,奥委会指定要用欧洲的造雪设备、美国的冰壶石材,明明咱们能造一模一样的,却被卡着脖子花高价采购,这不是明着抢钱吗? 现在奥委会又来催,可如今的中国早不是当年需要靠奥运撑场面的样子了,四川体育局刚明确说“近年暂无申办计划”,钱要花在民生、国防上,谁都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而且西方那套双标玩得实在高明,简直是把“体育无关政治”当成了遮羞布。 之前西班牙提议因加沙冲突禁赛以色列,奥委会立马驳回,说“政治不应干预体育”;结果第二天就宣布维持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禁赛令,这双重标准玩得脸都不要了。 往远了说,2008年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藏独分子公然抢夺火炬,坐在轮椅上的金晶用身体护住火炬的画面,谁看了不心疼? 可奥委会事后才慢悠悠改规则取消境外传递,早干嘛去了,赛事规则更是明着偏袒,游泳项目按距离、姿势、接力细分出35枚金牌,刚好给美国队量身定做,菲尔普斯一人拿23金全靠这“福利”。 可咱们的优势项目呢,乒乓球被反复改规则压缩参赛人数,举重项目动不动就面临缩减,连赛龙舟这种十几亿人有基础的项目,想进奥运都比登天难。 2024年巴黎奥运更离谱,美国630名运动员里,450人持哮喘病特许用药资格,咱们的运动员却要被频繁药检干扰训练,这一点都不公平。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过了需要靠奥运证明自己的阶段,2008年办奥运,是为了撕掉“东亚病夫”的标签,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现代化,那时候花3000亿算“投资”。 可现在咱的福建舰航母在西太平洋演练,第九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一带一路倡议圈粉全球,这些比奥运金牌更能彰显国力。 更别说奥运会的边际效益早就降下来了,今年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在福建办了32项赛事,哈尔滨又要办亚冬会,这些赛事成本可控、不被政治操弄,还能实实在在促进交流,比办奥运划算多了。 反观国际奥委会,现在找的申办城市不是基础设施不足,就是国际影响力不够,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卡塔尔多哈这些地方根本撑不起场面,说白了就是缺中国这个“大国接盘侠”,才急着来求咱们。 咱中国是不是飘了,而是成熟了,2008年办奥运时,房地产和基建在上升期,场馆投入能被城市发展覆盖。 可今年的情况不一样,再砸几千亿搞一堆可能常年亏损的场馆,只会给地方财政添负担。 咱现在更清楚钱该花在哪:造航母保家卫国,搞科技突破卡脖子难题,补民生短板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比办一场三个月的盛会有意义得多。 而且咱们也有了替代选项,金砖国家运动会、上合组织体育赛事,这些平台没有双标套路,不用看奥委会脸色,照样能搞国际交流。 不是中国不需要体育交流,是不接受“花钱买罪受”的玩法:既要被吸血分走大部分收益,又要忍受西方的双标刁难,还要被政治议题绑架。 2036年奥运咱们提议放台北办,其实是抛了道考题:只要奥委会尊重一个中国原则,不搞政治操弄,咱们不是不能合作;可要是还抱着老一套的霸权思维,那对不起,这游戏咱们不玩了。 所以中国拒绝申办奥运,是清醒不是傲慢,2008年的血没白流,让咱们看清了奥委会的吸血本质,也看透了西方的双标嘴脸。 现在的中国,有底气对不合理的规则说不,有实力靠硬科技、硬实力展现形象,不再需要靠奥运这张“名片”证明自己。 奥委会要是真急了,别光催中国,先管管西方的双标,改改自己吸血的规矩,不然就算把门槛踏破,中国也不会接这个烫手山芋。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