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接受美媒采访,大致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美国在官方层面并不信任中国会履约,所以将会做好实时统计并评估中国的履约表现,按中国的话说,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然后决定下一步怎么走;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走向是“有序脱钩”;三是美国还在推进对中国的301调查,调查中国履行2019年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的情况,并将会在11月内做出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对中国追加贸易制裁措施。 先看这第一点,美国说不信任中国会履约,要“听其言,观其行”,其实就是把2019年那份贸易协议当成了衡量中国的尺子,处处提防着自己吃亏。 那份协议当年谈了22个月,包含了知识产权、农产品、金融服务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中国答应保护外国的发明创造和商业秘密,也会多买美国的小麦、玉米这些农产品,美国则承诺取消部分加征的关税。 但美国现在就是不放心,觉得光靠嘴上说不算数,得盯着中国实际做了多少,比如中国是不是真的按约定买够了美国农产品,是不是把知识产权保护落到了实处,这些都会一笔一笔记下来评估。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带着偏见看问题,先把“不信任”摆到台面上,为后面可能的动作找好借口。 再来说第二点“有序脱钩”,这可不是说两国一下子就不做生意了,而是美国想慢慢把和中国绑在一起的贸易链条拆开,尤其是在那些他们觉得重要的领域划清界限。 从这两年的情况能看出来,美国已经在这么干了,专门盯着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高科技领域,不让中国拿到他们的核心技术和设备,还在拉着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搞自己的供应链圈子,想把中国排除在外。 比如在电子产品方面,美国已经开始限制高端芯片卖给中国,在能源领域也在减少和中国的合作。 他们怕中国在这些关键领域赶上来,所以想通过这种“慢慢分开”的方式,既能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又不至于一下子断了贸易让自己受太大影响,说白了就是想在不吃亏的前提下遏制中国。 最后这第三点推进301调查,就是美国手里握着的“施压工具”,专门找中国的茬儿。 这个301调查是美国自己的法律条款,想调查谁、说谁贸易不公平都行,最后还能随便加关税、搞限制,本质上就是单边制裁的把戏。 这次调查盯着2019年的协议履行情况,11月就要出结果,说白了就是找个理由决定要不要再给中国加制裁。之前美国就用过这招,2024年调查过中国的造船和物流行业,后来就给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加了高额关税,有的甚至翻了一倍。 这次要是调查说中国没履约,大概率又会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下手,比如农产品、电子产品这些,加了关税之后,中国的东西卖到美国就贵了,不好卖,美国自己老百姓买这些东西也得花更多钱,但他们就是宁愿自己多花钱,也要用这种方式逼中国让步。 这三点其实是环环相扣的,不信任中国履约是他们搞“有序脱钩”和301调查的借口,而301调查又是推进“有序脱钩”的手段,说到底都是美国想在对华贸易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他们既想保住从中国这里得到的好处,比如中国买他们的农产品救美国农民,又不想让中国在发展中赶上自己,所以才想出这种“又要占便宜又要卡脖子”的办法。 不管是盯着履约情况,还是慢慢拆贸易链条,又或者拿调查当幌子施压,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把贸易当成了遏制中国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