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车企就开始扎堆撤出俄罗斯,先是法国雷诺带头跑路,接着丰田宣布永久关闭圣彼得堡工厂,日产更干脆,把工厂和销售中心以1欧元的价格卖给了俄罗斯官方。 到当年10月,奔驰和福特也官宣退出,把在俄的股份全都卖给了当地经销商。这些老牌车企一撤,俄罗斯汽车市场一下就空出了巨大的窟窿。 这时候中国车正好补了上来,2022年的时候咱们在俄市场占比还不到8%,可短短两年时间,到2024年就冲到了68%,全年卖出117万辆,要知道俄罗斯2024年全年新车总销量才157.1万辆,等于大半个市场都被中国车拿下了。 那会儿不管是吉利、长城这些老牌子,还是理想、极氪这些新势力,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价格比国内高出近一倍还卖得火,不少做汽车贸易的都赚得盆满钵满。 谁也没想到,今年上半年形势突然反转,中国车对俄出口量直接砍半。这是因为俄罗斯突然收紧的政策,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掐住了出口的脖子。 最直接的就是关税暴涨,从2019年的15%一路涨到现在的20%到38%,车越贵税越高,一辆几十万的车光关税就得多交好几万。 清关费也跟着水涨船高,以前从吉尔吉斯斯坦这些邻国转口,还能钻点空子,现在不行了,2024年4月起,俄罗斯规定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进口的汽车,要是申报价格太低,得把差价补上算进报废税里。 有商家算过,一辆实际价值6万美元的中国车,以前在吉尔吉斯斯坦报8000美元就能过关,现在差的税全得补齐,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这还只是开始,俄罗斯早就盯上了平行进口的漏洞。2023年10月起,直接禁止奇瑞、吉利这些在俄有官方渠道的中国品牌搞平行进口,取消了简化认证,所有车都得拿OTTS证书才能进,光办手续就得花好几个月,成本也涨了不少。 到2024年10月,又把汽车报废税提高了70%到85%,而且之后每年都要涨10%到20%,2025年起连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也得跟着涨税。 这些政策一叠加,中国车的价格优势全没了。更关键的是,之前不少商家都是靠“倒爷”模式赚快钱,从国内低价收车,通过第三国转口到俄罗斯,根本不建售后网络,车坏了没人修,零件也找不到,俄罗斯消费者投诉越来越多,这也逼着当地政府出手规范市场。那些小贸易商扛不住成本上涨,纷纷退出,出口量自然就掉了下来。 而这一切,其实都在普京的算计里。俄罗斯早就想发展本土汽车产业,2024年本土最大车企Avtovaz卖了43.6万辆,占了28%的市场份额,可还是不够支撑整个市场。 西方车企撤出后,中国车进来填补了空缺,但普京要的不是短期的“填空”,而是长期的产业扎根。 所以这些政策看似针对中国车,实则是在逼车企搞本地化生产——俄罗斯早就规定,汽车制造领域要达到一定本地零部件采购比例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地方政府还会给工业园区用地和税收减免,但得承诺解决就业和产出。 现在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州建了全工艺工厂,吉利通过白俄罗斯的合资厂生产电动车,这些扎根的车企不仅不受政策影响,还能享受优惠。而那些只想赚快钱的商家被淘汰,反而帮中国车扭转了之前“品质差”的口碑。 对普京来说,既通过涨税和补差价收了更多财政收入,又逼着外资车企落地建厂,带动了本土产业链发展,还规范了市场秩序,老百姓买的车有了售后保障,可谓一举多得。 美国想靠制裁打压中国车企没成,俄罗斯却用政策调整拿捏了市场节奏,既没把中国车彻底赶走,又实现了自己的产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