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为何不怕美国?佩泽希齐扬一句话道破天机 11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去了伊朗原子能组织,和核工业的高管们开了会,会上他明确表示,伊朗搞核活动全是为了和平用途,是帮着解决民生问题的,而且根据伊朗最高领袖的教令,制造核武器在伊朗是明令禁止的。 此外,佩泽希齐扬说,科学存在于科学家的头脑中,摧毁建筑物和工厂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伊朗将重新建设、并使其拥有更强大的能力。(据央视新闻) 这种反差太刺眼:一边说不造核武,一边要建更强设施;一边喊民生,一边顶着制裁硬扛。这根本是在走钢丝。 走博弈的风险肉眼可见。美欧可能加制裁,以色列更是紧盯不放,中东的火药味早浓得化不开了。 佩泽希齐扬心里门儿清,这是场平衡术:既要保民生技术,又要避核武污名;既要扛住压力,又不能彻底撕破脸。 这不是伊朗第一次玩“战略平衡”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2010年的“震网”病毒事件。当时,这种由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开发的顶级网络武器,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纳坦兹核设施的离心机控制系统。 它不破坏电脑,而是让离心机在高速旋转和低速运转之间疯狂切换,最终导致近千台离心机因金属疲劳而报废。伊朗花了好几年才发现问题所在。 那次打击比今年6月的空袭更阴险、更致命,直接延缓了伊朗的铀浓缩进程。但结果呢?伊朗没有被打垮。他们迅速更换了所有被感染的设备,加强了网络安全,并在此后数年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决心,将铀浓缩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例子完美诠释了佩泽希齐扬那句“科学存在于科学家的头脑中”。你可以摧毁机器,可以用病毒瘫痪系统,但只要培养核人才的土壤还在,只要国家发展核技术的决心还在,重建甚至超越过去,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佩泽希齐扬现在的表态,既是说给国内听的定心丸,也是说给对手听的威慑。他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你们的军事打击、网络攻击、经济制裁,只会让我们更团结,让我们的技术更自主,让我们的决心更坚定。 这场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博弈,远未到终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