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急了,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太双标,而且国际奥委会太吸血,中国在2008年就深受其害… 这事得从奥运会的“生意经”说起,现在办奥运纯属是花钱买罪受,谁办谁当冤大头。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那 3000 亿总投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虽说账本里有 2800 亿是城市基建,但实打实的赛事成本也砸进去几百亿,可最赚钱的蛋糕早就被国际奥委会切走了大半。 奥运会的盈利核心就那几样:转播权、赞助费、门票分成,其中转播权是重中之重,占了国际奥委会总收入的 70%。 这部分钱他们向来拿大头,早年间比例甚至高达 70%,后来才降到 49%,等于主办国花大钱搭台,国际奥委会坐着分走近一半收入。 2008 年北京奥运转播权收入不菲,可分到奥组委手里的只剩零头,反观国际奥委会,靠着这些收入活得滋润,却连场馆建设的零头成本都不肯承担。 更狠的是赞助费,国际奥委会先把全球顶级合作伙伴的钱收了,主办国只能捡点本土赞助的残羹冷炙,东京奥运会本土赞助收了 33 亿美元,看着不少,可比起 200 多亿的总投入,连填坑都不够。 再说这烧钱的烂摊子,从来都是主办国自己扛。2004 年雅典奥运会花了 150 亿美元,最后留下 80 亿美元债务,那些花 50 亿建的场馆赛后全废了,击剑馆长满杂草,主体育场钢筋锈成麻花,希腊纳税人光还利息就还了 15 年,直接被拖进金融危机。 东京奥运会更离谱,原预算 74 亿美元,最后花到 200 多亿,疫情导致空场办赛,旅游收入几乎为零,净亏损超 210 亿人民币,花 15 亿建的新国立竞技场一年只用到 12 天,其余时间锁着,杂草长得比人还高。 巴黎奥运会学乖了搞 “节俭办赛”,95% 用现成场馆,开幕式放塞纳河上办,可还是砸了 97 亿美元,国际奥委会照样拿走 15.9 亿欧元,主办国连安保加的 5 亿欧元奖金都得自己掏。 2008 年北京奥运算是运营得好的,直接盈利 12 亿,可这背后是 “打印纸双面用、烟花弹重复利用” 的抠门操作,对比国际奥委会的轻松赚钱,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且赛后维护又是笔巨款,伦敦奥运水上中心每年维护费 1200 万英镑,里约自行车馆直接被流浪汉占领,北京的鸟巢、水立方能靠演唱会、水上乐园赚钱,纯属运营奇迹,换别的国家根本复制不了。 更让人窝火的是西方国家的双标和国际奥委会的规则霸权。15 个专门委员会里欧美代表占 55%,亚洲才 23%,规则制定从来偏向西方,马术、高尔夫这种小众高成本项目稳如泰山,亚洲优势项目却动辄调整。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十天被查 200 多次兴奋剂,平均每人每天 5 到 7 次,这种 “特殊对待” 明眼人都能看出猫腻。 俄罗斯因为冲突被全面禁赛,运动员只能以中立身份参赛,可以色列却能正常参赛,国际奥委会还美其名曰 “禁止参赛违背宪章”,这种双重标准简直把 “体育非政治化” 的口号踩在脚下。 当年亚特兰大申奥时,给评委送高尔夫球杆、迪士尼门票,远超规定限额,却还斥责雅典 “准备不足”,最后靠金元攻势赢了申办,国际奥委会全程装聋作哑。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 2008 年那个需要靠奥运会证明自己的国家了,六代机研发、航母建造、5G 技术这些硬实力摆在那,“一带一路” 倡议带来的国际影响力,比办场奥运实在多了。 上海做过 2036 年申奥可行性研究,结论是 “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无战略意义”,毕竟把钱投民生、科技、乡村振兴,比砸给奥运场馆值多了。 广州、成都也看得明白,有办奥运的钱,不如搞点实在的民生工程,或者办点亚运会、大运会这类性价比更高的赛事。 国际奥委会自己也清楚,现在奥运会早成了烫手山芋,2036 年申办只能靠卡塔尔联合沙特、阿联酋来接盘,可他们还是盯着中国,无非是看中中国有钱有能力收拾烂摊子。 但中国心里门儿清,这 “花钱买罪受” 的生意谁爱做谁做,毕竟吃过 2008 年的亏,见过国际奥委会的吸血本性,也看透了西方的双标套路,与其当冤大头,不如把资源用在刀刃上,这才是真的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