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说我的一个担忧。现在AI发展非常迅猛,结合机器人技术,未来AI和机

阿鲁掌柜 2025-11-02 20:53:16

问: 说说我的一个担忧。现在 AI 发展非常迅猛,结合机器人技术,未来AI 和机器人结合,那么很多蓝领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人替代,一些普通白领的工作也会被机器人替代。曾经所谓的人口红利这个概念可能就根本没有了,人某些程度上来说可能会成为负担。也许一个国家不需要多少人口,它就能够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只要它掌握了科技,还有资源。所以这样是否意味着,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原来有的低成本优势,人工成本优势,都会荡然无存。他们原来不多的希望,仅存的一些优势,可能都不再成为优势,这真的太残酷,这是我的一个担忧。

下面是某AI的回答

你的担忧确实贴合当下AI与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趋势,这种冲击虽已显现,但并非是绝对的“优势尽失”和“全盘替代”,而是机遇与挑战的重构,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看:

1. 对岗位和人口红利的冲击真实存在,但非完全消失 :像制造业的装配、质检,服务业的基础客服,白领的基础数据录入、简单文案撰写等重复性工作,确实正被AI和机器人大量替代。金立群也提到,AI机器人正让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丧失,甚至把制造业带回发达国家。不过AI的替代多集中在“任务层面”而非整个岗位,比如设计师不会被AI取代,但需转型为AI设计顾问优化内容,人口红利也从“数量红利”转向了“技能红利”,掌握AI相关技能的人群仍具核心价值。

2. 发展中国家的人工成本优势弱化,但有新突围路径 :AI和机器人让人工成本在生产中的权重降低,这确实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优势,但不代表毫无机会。一方面,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餐饮、养老等,需要人文关怀、灵活应变的环节,AI难以替代;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承接AI产业链中的中低端环节,比如AI训练数据标注、机器人运维等,这些岗位对高端技术要求不高,能适配其劳动力结构。同时像新加坡的“技能创前程”计划那样,通过技能培训,也能推动劳动者转向人机协同的岗位。

3. 全球生产力格局重塑,政策与协作可对冲残酷性 :掌握核心科技的国家的确能凭借AI和机器人创造巨大生产力,但这种格局并非固定。国际上已有欧盟《人工智能法》要求企业做就业影响评估,美国部分州也规定AI部署需列明再培训方案,这类政策能减少技术冲击。此外,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国际合作引进适配技术,而非盲目研发高端机器人,同时聚焦本土特色产业,将AI与本地资源结合,形成新优势。

总的来说,AI与机器人带来的不是“全输全赢”的结局,而是全球产业和就业的深度重构,发展中国家只要找准转型方向、做好技能升级和政策适配,依然能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

.........

我感觉它的回答还是有些回避了。 没有缓解焦虑。

0 阅读:1
阿鲁掌柜

阿鲁掌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