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台北市长蒋万安正式宣布:英伟达确定将海外总部设在台北北投士科的T17、T18两块地。 此消息得益于英伟达创办人黄仁勋在今年5月台北Computex展览会上透露的投资计划。 这消息一出来,岛内不少人立马沸腾了,说这是“台湾半导体的里程碑”,连蒋万安都特意强调“这是全球科技巨头对台北的认可”。确实,这可不是普通的分公司,黄仁勋早就说了,台北这处“英伟达星座”总部规模堪比硅谷总部,还要联合台积电、鸿海搞首台巨型AI超级计算机“AI for Taiwan”,架势摆得相当足。 但要是扒开表面看,英伟达这步棋根本不是冲着“帮台湾”来的,全是为了自己的供应链命门。谁都知道,英伟达的H100、Blackwell这些AI芯片,90%以上得靠台积电代工,尤其是台积电独家的CoWoS先进封装技术,直接决定了芯片的产能和性能。之前英伟达为了抢产能,把台积电2025年70%以上的先进封装产能都订了,可隔着太平洋沟通总有点滞后,现在把总部搬过去,研发团队跟台积电的工程师抬脚就能碰面,芯片设计、测试、量产的衔接能省不少事。 台湾的供应链生态更是让英伟达舍不得走。除了台积电的制造,广达、纬创负责组装服务器,散热模组、电源供应器这些零组件也全是台厂供货,从设计到成品的链条在这儿能一圈走完。2024年台湾半导体产值占了全球22%,还有50多万从业人员,其中博士占比18%,英伟达计划五年内招3000名工程师,在这儿招人可比别处方便多了。更别提台湾当局给的实惠,光是“AI创新研发中心计划”就补贴了15.52亿元人民币,土地、税收优惠更是少不了,这些成本账黄仁勋算得门清。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英伟达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的小心思。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AI芯片消费市场,2025年一季度英伟达中国区营收占比还高达28%,直接把总部放美国,离市场太远;可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又卡着技术出口,不敢跟大陆走太近。把海外总部放台湾,既能靠着台积电稳住产能,又能借着地理优势贴近大陆市场,等于给自己造了个“战略缓冲带”。这种“美台双枢纽”布局,表面看是重视台湾,实则是把台湾当成了在博弈中趋利避害的棋子。 岛内有些人炒作的“硅盾”概念,其实更像自欺欺人。他们觉得绑上英伟达、台积电这些巨头,就能靠科技优势“自保”,却忘了供应链这东西从来都是双向绑定。英伟达离不开台积电的制造,可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也需要全球市场支撑,一旦地缘局势有变化,最先受冲击的就是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链。之前美国逼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建厂,结果成本飙升导致英伟达GPU涨价,已经说明供应链根本经不起政治折腾。 那些被“带动产业升级”说法吸引的人,也该看清现实。英伟达带来的3000个岗位确实诱人,可台湾半导体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本来就高,跟着英伟达的节奏走,只会更难摆脱对单一产业链的依附。之前韩国想搞“主权AI”,结果被英伟达的硬件和生态绑死,台湾现在的处境其实更被动——连地理上都被限制,供应链再被别人攥住,所谓的“科技自主”根本就是空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英伟达芯片出口 英伟达公司 英伟达技术 英伟达市值大涨 英伟达发展 英伟达市值回落 英达伟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