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日本共同社爆出的一个大瓜,俩月前朝鲜派了个高级别代表团去蒙古访问,结果队伍

玉尘飞啊 2025-11-01 16:52:07

前两天日本共同社爆出的一个大瓜,俩月前朝鲜派了个高级别代表团去蒙古访问,结果队伍里的随行翻译突然撂挑子跑路,一头扎进韩国驻蒙古大使馆要寻求保护,这波操作直接看傻网友。 带队的是朝鲜社会科学院院长太亨哲,他还是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这阵容算是近年对蒙访问的顶配。 本来代表团是要和蒙古亲朝团体,谈劳动党建党80周年的合作,结果全被这突发状况打乱了。 能跟着这种级别的代表团出国,这个翻译绝对是体制内的精英。朝鲜对公民出国管控极严,政治审查、家庭背景核查是必须的,家属还可能要留在国内。 显然这次出逃早有预谋,他得提前摸清代团行程,还得和韩国使馆秘密联系。而蒙古这个地方选得也很有讲究,本身就是朝鲜脱北者去韩国的关键中转站。 韩国统一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超3.4万名朝鲜人经第三国抵韩,蒙古常年在这条路线上占重要位置。 事件曝光后,朝鲜很快就撤换了驻蒙古大使,外界都猜这是在追究安保责任。这种操作其实不新鲜,2010年朝鲜驻华大使上任6个月就被换,传说是工作出了错。 2021年换驻华大使,则被认为是为了应对经济困境调整外交策略。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朝鲜外交系统第一次有人出走。 2016年,驻英国公使太永浩带着全家投奔韩国,后来还当选了韩国议员。2019年,驻意大利、科威特的临时代办也先后叛逃,驻意大利的曹成吉还是代行大使职务时失联的。 2023年,驻古巴参赞李一奎携家眷抵韩,成了金正恩执政以来级别最高的脱北外交官。 2024年还有驻古巴的李日圭叛逃,他曾受过金正恩嘉奖,最后借第三国辗转到了韩国。这些案例串起来能看出,朝鲜外交人员成了脱北的“高危群体”。 很多人觉得脱北者到了韩国就是新生,但现实远没那么美好。韩国法院曾判过一名脱北后想反悔的人有期徒刑,这些人在朝鲜有政治风险。 到了韩国又可能面临身份认同危机,找工作也不容易,经济压力不小。韩国接收脱北者有固定流程,先经情报机构审查一到三个月,再培训三个月学技能。 就算顺利安置,每月能拿几千元补贴,融入当地社会依旧是道难题。 朝鲜每年在军事上投入大量资源,民生领域预算有限,2700万民众生活并不宽裕。这或许是一些人冒险的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全部,比如李日圭就提过官场的问题。 这次翻译的出逃,更像是一场精密的“冒险”,得避开层层安保,找准行程漏洞。 而朝鲜撤换大使的举动,也暴露了外交系统的问题:太看重忠诚,反而可能忽略了专业能力和应变。 有人说这事儿藏着朝鲜管控和外界影响的矛盾,其实更直接的是,严苛管控未必能完全堵住漏洞。 反而可能让一些人在高压下做出极端选择,而韩国的接纳流程,也没能真正解决脱北者的融入难题。 更值得留意的是,这类事件还可能被外部势力利用,成为对朝施压的筹码。 接下来朝鲜说不定会更严地选拔外交人员,甚至减少高层出访,但这可能陷入“因噎废食”的困境。 这个消失在乌兰巴托街头的翻译,他的选择到底是个人的决定,还是大环境下的无奈?你觉得脱北者的处境真的能靠“叛逃”改变吗? 信息来源: 新浪网--朝鲜代表团出访蒙古 传随行翻译叛逃至韩国大使馆

0 阅读:5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