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

草木知春 2025-11-01 13:14:08

就在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在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往日本,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这类关键重稀土。(环球网) 没人会觉得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贸易换单,毕竟镝和铽从来不是普通矿产。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要靠它维持高效运转,无人机的精密传动部件离不开它的稳定性能,甚至航天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里,也藏着这两种重稀土的身影——它们是现代高端制造的“筋骨”,少了它们,不少尖端产业就得“停摆”。而长期以来,全球市场上90%以上的镝、铽供应都来自中国,日本作为高端制造大国,此前几乎完全依赖这一条供应链,如今突然转向,背后的考量远不止“换个卖家”那么简单。 日本本土几乎没有稀土储量,所有需求都依赖进口,这些年全球地缘政治的波动,让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始终绷着一根弦:万一单一供应渠道出了变数,整个高端制造产业都会受牵连。澳大利亚的重稀土矿虽然总量不及中国,但镝、铽的富集度不低,而马来西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基础的稀土分离加工能力,三者联手搭建的新供应链,本质上是日本在为自己的产业安全“上保险”。这种“去依赖化”的思路,其实在不少国家都有体现,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多元化,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新赛道。 但理想中的“安全供应链”,落地起来没那么容易。稀土产业的核心从来不是“挖出来”,而是“提得纯”。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才打通了从开采、选矿到分离提纯的完整产业链,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稳定产出纯度达99.99%以上的重稀土产品。澳大利亚的矿山开采成本本身就比中国高,再加上严格的环保标准,原料价格自然降不下来;马来西亚的加工工厂规模小,技术成熟度也远不及中国,能不能满足日本高端制造对产品稳定性的要求,还是个未知数。有行业数据显示,这条新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比从中国进口要高出30%以上,而且年供应量还不到日本年需求的20%,短期内想完全替代中国渠道,几乎不可能。 对中国而言,这次“被替代”的尝试,反而成了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早年间,中国稀土产业曾走过“卖原料、赚薄利、留污染”的弯路,这些年通过整治行业乱象、加大环保投入、攻克核心技术,已经慢慢从“资源出口国”转向“产业强国”。现在我们不仅能供应稀土原料,还能生产稀土永磁体、稀土催化剂等高端产品,附加值翻了几番。日本的转向,逼着我们进一步加快技术迭代——比如研发更高效的分离工艺、拓展稀土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新应用,把产业链的“话语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真正的产业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垄断供应”,而是靠别人替代不了的技术和生态。 全球高端制造的竞争,本质上是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的竞争。日本的这次尝试,或许会让更多国家重视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布局,但无论市场格局怎么变,能提供稳定、高效、高性价比产品的一方,终究会占据主动。中国稀土产业的底气,早已不是“储量多”,而是“产业链全、技术硬、可持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稀土出口限制 稀土出口禁令 出口稀土

0 阅读:3
草木知春

草木知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