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确定打击目标,对委内瑞拉动武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动武的信号已清晰到无法忽视,一场以“禁毒”为幌子的军事行动正悄然酝酿。10月30日《华尔街日报》爆料称,特朗普政府已经确定了美军对委内瑞拉境内的“毒品走私设施”打击目标,这次行动号称将向马杜罗传递出“他应该下台”的明确信号。 所谓“打击贩毒”的借口,漏洞百出到让人啼笑皆非。有美国官员私下透露,委内瑞拉的军用机场、港口等核心军事设施,都被美方强行划入“毒品走私设施”的打击清单。这种指鹿为马的操作,哪里还有半分国际道义可言? 难道军事基地和贩毒窝点的区别,强大的美国政府真的分不清?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不过是美方为动武量身定做的“遮羞布”,欲盖弥彰罢了。事实上,关于“委内瑞拉向美国走私毒品”以及加勒比海被美军袭击船只实为毒品运输船的说法,早已遭到不少美国媒体的公开质疑。 这些媒体拿出的证据和逻辑分析,足以让任何秉持客观公正的人产生怀疑,但这些理性的声音在特朗普的政治野心面前,如同石沉大海毫无波澜。毕竟,美方想要的从来不是真相,而是一个能够让其名正言顺动武的借口,“贩毒”标签不过是最容易被操控、最能误导舆论的选择。 追溯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动作,动武的意图早已昭然若揭。9月以来,美军已接连向拉丁美洲周边水域部署军舰、F-35隐形战机,甚至派出“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同时授权中情局在委内瑞拉境内展开秘密行动。 军事力量步步紧逼,情报活动暗中推进,这样的架势哪里是为了“禁毒”,分明是大战前夕的全面布局。委内瑞拉作为拉美地区的重要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等战略资源,其地缘政治价值和经济潜力,早已让美方垂涎三尺。 特朗普的真实算盘其实不难看懂。对内,中期选举或大选的压力让他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支持率,尤其是争取那些被称为“红脖子”的群体的支持。在部分选民眼中,强硬的军事行动往往等同于“维护国家利益”,这种简单粗暴的政治宣传,恰好能迎合部分民众的情绪。 对外,近年来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有所下滑,诸多国际事务中力不从心,通过打击看似“软弱”的委内瑞拉,美方试图向世界展示自己依然“宝刀不老”,依旧是那个可以随意发号施令的全球霸主,重拾昔日的霸权荣光。 而推翻马杜罗政权,更是特朗普多年来的心头执念。马杜罗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愿对美国言听计从,这让习惯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美方极为不满。在特朗普看来,委内瑞拉就像一颗“不听话的棋子”。 必须通过强硬手段拔掉,既能清除拉美地区的“反美势力”,又能在该地区树立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威慑,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挑战美国的权威。这种霸权逻辑,贯穿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始终,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再到如今的委内瑞拉,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 但美方似乎忘了,委内瑞拉并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这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坚定的民众支持,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的正义力量也不会坐视不管。随意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破坏,必然会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谴责。 美军即便军事力量强大,也未必能在这场战争中全身而退,历史上多次侵略战争的教训已经证明,失道寡助的军事行动最终往往会陷入泥潭。特朗普政府试图将“捏软柿子”的军事行动包装成宣传胜利,这种做法不仅危险,更是对生命的漠视。 战争一旦爆发,受苦受难的终究是委内瑞拉的普通民众,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这些沉重的代价,特朗普在盘算政治利益时似乎从未考虑过。而美国自身也可能面临能源市场波动、地区局势失控、国际舆论谴责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所谓的“胜利”或许只是短暂的幻象,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大的麻烦。 国际社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美方的“禁毒”借口经不起任何推敲,霸权野心才是其动武的根本原因。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分歧理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而非动辄诉诸武力。特朗普政府若执意孤行,贸然对委内瑞拉动武,必将给地区和全球带来严重后果。 希望美方能够悬崖勒马,放弃霸权思维,回到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框架内解决问题,这才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正道,也是对所有国家人民生命权的基本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