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不穷台是不行的--台湾是美国对华经济战的核心外部支柱 有了台湾电子代工厂+零部件厂的配合,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才如此顺利 看了日经中文网10月17日的报道, 说《日经亚洲》(Nikkei Asia)独家采访获悉微软计划最快从明年开始, 将大部分的新产品生产由中国以外的据点生产。 据多位消息人士指出,微软已要求多家供应商协助准备“非中国”生产方案,用于其Surface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制造,包括关键零部件和组装环节,预计最早从2026年开始实现全部在中国以外生产…… 就这个新闻说点看法, 我这么说吧,美国要搞供应链去中国化, 是必须要借助台湾的电子制造业的,反过来说没有台湾厂家的支持和协助,则不可能成功。 因为中国大陆+台湾,占了全球电子产品代工厂+电子零部件的最大份额。 如果大陆和台湾的公司都不配合美国品牌,那么他们是无法去中国化制造的。 一直说穷台,其实这么做有个重大的好处就是阻止美国电子品牌的去中国化制造, 纵观美国电子品牌的去中国化制造过程,从苹果降低在中国制造的比例,到2023年开始的戴尔试图供应链降低中国制造的传闻,以及到现在日经报道的微软,无一不是需要有台湾的配合, 原因很简单, 1:在电子产品代工领域,按照营收计算2024年台系厂占了全球一半以上份额,其中鸿海是全球最大,广达是全球第二,中国大陆的立讯精密全球第三,第四的和硕,第五的纬创,第六的仁宝,第十位的英业达也都是台企。 可以看到全球前六位有五家台企,占据绝对优势,有丰富的制造经验。 图三是台湾媒体Technews(科技新报)2024年3月29日的报道,说是引用台湾“经济部”的数据,台湾企业在全球电子代工中的占比,服务器占83%,AI服务器占90%,笔记本电脑78%,个人电脑55%,晶圆代工(7nm及更先进制程)80%,这个数据估计是2023年的市占统计。 这里面尤其注意服务器,这几年AI浪潮席卷美国,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了, 而应用AI就需要服务器,美国的服务器主要都是台企代工厂生产制造的,而他们由于关税和其他原因,大量把服务器产能从中国大陆搬回放在台湾本岛,这也是这几年台湾对美出口猛增的最大原因之一。 2:台系电子零部件企业也非常强大,之前我每年都发苹果全球TOP 200大供应商(不一定刚好是200家,总之占采购金额98%), 基本上中国大陆+香港厂家数量和台湾厂家数量都差不多,像苹果2022财年来自中国大陆(含港澳)和台湾的供应商数量都是40多家的样子,属于前两位, 就供应商数量上大大超过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也就是台系电子零部件厂家具有强大的实力。 台湾有大量电子零部件企业,比如 电源:台达电 软硬复合电路板:华通、耀华 天线封装(AiP)载板:欣兴 FPC软板:嘉联益、台郡、臻鼎 芯片代工:台积电 被动元件:国巨; 记忆体:华邦电; 机壳制造:可成; 光学镜头:大立光、玉晶光、白金科技 石英元件:晶技; SiP 封装测试:日月光 散热模组:奇鋐,双鸿 轴承铰链:新日兴 耳机零组件:正崴 键盘导光板:茂林 声学元件:康控 触控面板模组:业成、宸鸿 高品质铝挤锭及精密铝挤型材:台湾穗高科技 塑料、橡胶和乳化聚合物:台湾盛禧奥 背光模组:瑞仪 手机零组件:致申 包装:金箭印刷集团 芯片载板:南电 等等企业。 台湾甚至还有个台湾股市苹果供应链股价指数, 包括了台积电、鸿海、和硕、大立光、可成、鸿准(鸿海旗下的ODM厂)、日月光、广达、台郡(做FPC软板)、宏捷科(台湾第二大化合物半导体晶圆代工厂)、稳懋(台湾第一大化合物半导体晶圆代工厂)、臻鼎(PCB板)这12家台企。 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由于有关税的差异,前几年台企不仅把不少产能从大陆搬回台湾,在本岛给美国大量供货,助力了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一路高速增长。 而且也支持其美国品牌客户在越南和印度(尤其是越南)等国的海外建厂。 还记得富士康之前把不少中国大陆工厂的设备和人员调往印度吧。 而且台湾的六大电子代工厂现在都已经全部在越南设立了工厂,主要也是服务美国品牌进行供货。 而不管是智能手机领域,笔记本电脑领域,还是平板电脑领域,智能音箱领域,还是服务器领域,美国电子品牌实际上和中国电子品牌都是竞争关系,而台系厂则是为美系品牌提供制造服务的核心供应商。 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很好的对比,那就是台湾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方面水平不行,所以目前美系汽车例如特斯拉想降低对中国工厂产能的依赖就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