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湖南怀化,一女子从小养到大的鸵鸟,进入发情期后,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女子从鸵鸟面前路过时,被它追过来一脚踢倒,不仅衣服被撕烂,肚子上还留下一道20多厘米的伤疤!网友:养不熟就炖熟。 谁能想到这只鸵鸟是女子从小养大的,平时温顺得像只大公鸡,偏偏在发情期换了副面孔。鸵鸟这动物一旦进入繁殖期,雄鸟的喙、眼睛周围的皮肤会变得特别鲜红,情绪也格外亢奋,容易把人类的无意靠近当成挑衅或是求偶干扰。当时女子只是像往常一样经过,压根没意识到自己已闯入它的“敏感禁区”。鸵腿的力量足以踢倒一匹马,那一脚下去,不止是20厘米的伤口,更是她对“宠物”温顺印象的彻底破碎。 很多人觉得养熟的动物就不会伤人,可野生动物骨子里的本能不是一顿顿喂食就能抹掉的。鸵鸟看似笨重,爆发起来速度能达到每小时70公里,被追时连跑都跑不掉。更关键的是,人工养殖鸵鸟不是养猫养狗那么简单,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鸵鸟属于保护动物,个人饲养必须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如果证照不齐,不仅养殖违法,一旦出事权益也难以保障。 这起事件也折射出很多人对野生动物驯养的浪漫想象。有些人看多了短视频里鸵鸟和主人亲密互动的画面,就以为它们天生适合家养。可实际上,鸵鸟需要专业的饲养环境,比如宽阔的运动场、特定的饲料配比,连分群管理都得严格遵循“一雄多雌”的繁殖组规范。发情期的鸵鸟尤其危险,雄鸟一天交配次数可达4-8次,攻击性也会显著增强。女子或许付出了真心,却低估了本能的力量。 网友那句“养不熟就炖熟”听着刺耳,却反映了一种普遍心态:把动物视为可完全掌控的物件,温顺时是宝贝,伤人就是“白眼狼”。其实鸵鸟没有变,它只是按照天性活成了本该有的样子。真正需要反思的是人——我们是否总是一厢情愿地给动物贴上“亲人”“通人性”的标签,却忽略了它们骨子里的野性?就像有的养殖场因为不懂鸵鸟习性,盲目投喂高能饲料,反而导致鸵鸟肥油超标、繁殖力下降。违背自然规律的亲近,往往以两败俱伤收场。 话说回来,饲养大型野生动物光有爱心远远不够,责任与风险意识才是第一位的。如果证照不齐、场地不达标,甚至可能触犯法律,面临刑事责任。真正负责任的爱,不是强行驯化,而是尊重它们的本性,保持安全距离,给它们合适的生存空间。 这件事最好的结局或许是:女子伤愈后能重新审视饲养方式,若条件有限不妨将鸵鸟移交专业养殖机构;而围观者也能从中看到,与野生动物相处,敬畏比亲密更重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