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美国科技巨头集体投身核电,中国却笑而不语! 发现一个“反常现象”,美

承影简史 2025-10-30 14:03:12

风向变了?美国科技巨头集体投身核电,中国却笑而不语! 发现一个“反常现象”,美国科技巨头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核电领域,亚马逊、微软、谷歌都在布局核能。原因很简单:失去电力支撑,AI就瞬间灰飞烟灭! 就说亚马逊,前阵子刚曝光要在华盛顿州建新一代核电站,砸了好几亿美元,还拉着专门的核能公司合作,搞的是那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计划2030年代就能发电,目标是以后在美国部署够支撑大量数据中心的核电容量,明摆着就是为了AI业务备电。 微软更直接,去年就跟能源公司签了20年的协议,要把宾夕法尼亚州那座早就关停的三哩岛核电站重新启动,就等着2027年开始供电,专门给自家的AI数据中心用,连设备检修、人员招聘都在推进了。 谷歌也没闲着,刚宣布要和能源公司联手,把艾奥瓦州一座停了好几年的核电站弄活,签了25年的购电合同,光重启就得花16亿美元,2029年就能给AI数据中心供电,之前还计划着新建先进核电站,野心不小。 这几家根本不是试试水,全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签的都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长期协议,就是奔着稳定供电去的。 他们这么急着找核电,核心原因太直白了——AI太费电!现在的AI大模型训练、数据中心运转,得24小时不停歇,电力需求暴涨,国际能源署都说了,到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得翻一倍还多。 风能、太阳能是清洁,但靠天吃饭,风停了、天黑了就没法供电,根本撑不住AI这种“电老虎”。 核电就不一样,能稳定输出清洁电力,几乎不停歇,成了这些科技巨头的救命稻草。 美国现在重启旧电站比建新的快还省钱,那些停了的核电站有现成的输电线路、冷却系统,升级下设备就能用,所以巨头们全盯着旧电站下手,本质就是解决AI的电力焦虑。 但要说这事儿多新鲜,中国还真犯不着惊讶,所谓的“笑而不语”,其实是咱们早就把这事想明白了,步子比他们稳多了。 美国现在是急着补短板,咱们早就按部就班把核电的架子搭起来了。 先说技术,咱们的核电技术早就不是跟着别人跑的阶段了,像华龙一号,这可是咱们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早就投入商业运行了,国内外都有项目落地,安全性、可靠性都是经过验证的,根本不用依赖别人的技术。 还有他们现在天天吹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咱们早就有实际成果了,福建霞浦的小型堆早就建成投用了,比美国现在还在图纸上、申请许可的项目进度快多了。 美国现在才忙着建第一条SMR供应链,咱们这边技术、施工、运维的全链条都成熟了,这就是实打实的差距。 再看布局,咱们的核电发展从来不是临时抱佛脚,都是跟着国家规划一步步来的,这些年新建的核电站越来越多,装机容量稳步增长,而且早就考虑到了清洁能源转型和未来电力需求的问题,核电占比逐年提高,根本不用等到AI缺电了才急着找解决方案。 咱们的数据中心、AI产业发展也快,但电力保障早就提前布局,核电、水电、风电、光伏合理搭配,不像美国那样把宝全押在重启旧核电上。 更关键的是,咱们对核电的安全把控一直很严,从选址、建设到运行,每一步都有明确标准,这么多年下来,安全记录一直很好,老百姓对核电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不像美国,重启的那些旧电站有的跟福岛反应堆设计类似,还受过风暴损坏,不少人担心安全问题,光审批就得折腾好久,能不能按时发电还不一定。 说到底,美国科技巨头现在扎堆核电,是被逼出来的选择,AI耗电撑不住了,传统能源跟不上,只能回头捡核电。 而中国早就把核电当成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棋子,提前布局、稳步推进,技术成熟、布局合理,根本不用像他们那样急吼吼地找补。 所以不是咱们没动作,是咱们的动作早就做完了,底子打得牢,面对这种情况自然稳得住。他们现在才开始发力,咱们早就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了,这就是“笑而不语”的底气所在。

0 阅读:56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