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 10月25日,广东深圳,几名印度人坐地铁时,竟然在大庭广众

庞德谈趣事 2025-10-30 00:11:21

“滚回自己的国家!” 10月25日,广东深圳,几名印度人坐地铁时,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吃手抓饭 虽然有人上前劝阻过他们,可印度人根本不听,地铁站回应:对所有乘客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外国人不管。 有人急了喊“滚回自己国家”,这话确实过分,咱不搞地域攻击,但这事儿里藏的问题,真得掰开了说清楚。 老深圳人都知道,地铁里早就明令禁止饮食,《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写得明明白白,除了婴儿喂奶,其他情况都不许,违了规能罚50到500块呢。 以前国内乘客哪怕喝口牛奶都可能被安全员劝住,怎么到了外国乘客这儿就“网开一面”了?更让人费解的是,没过多久又有网友爆料。 3号线上也有印度乘客在车厢里手抓食物吃,巡查员看见了也只是摇头走开,压根没制止。这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对“国际友人”就松了劲儿? 地铁方10月27号回应说“一视同仁”,解释是安全员巡查其他车厢时没发现,现在事儿已经处理完了。 可这话实在没说服力,早高峰车厢就那么大,浓烈的咖喱味能闻不见?再说“没及时发现”这借口,用多了不就成了规则失效的遮羞布? 有人拿“文化差异”当挡箭牌,说手抓饭是印度传统,得尊重。这话我真不认同。 尊重文化从来不是无底线妥协,手抓饭在印度老家怎么吃都合理,但到了深圳地铁,就得守这里的规矩。 地铁是公共空间,不是展示文化的舞台,一车厢里有老人有孕妇,那天就有孕妇因为味道太冲特意换了座位,这难道不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而且问题的核心根本不是吃什么、怎么吃,而是“违规进食”本身。不管是手抓饭、包子还是泡面,在地铁里吃都会产生气味和残渣。 既影响他人体验,又增加清洁负担,食物洒了还容易让人滑倒。这些隐患,跟吃的是哪国食物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实大家真正在意的,是规则能不能“一碗水端平”。深圳外籍人口超过20万,国际化程度高,更得把规则摆到明面上。 要是对外国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本国人却严格处罚,这不叫“友好”,叫“双标”,只会让大家对规则失去敬畏心。 有人说管理员是怕被说“歧视”才犹豫,劝多了怕惹麻烦。可维护规则哪儿来的歧视?关键是方法要对。 比如在进站口、车厢里多放些多语种提示牌,中文、英文、印地语都写上禁令,让人一眼就能看见。 安全员巡逻也别走过场,闻到异味就主动查看,遇到不懂规矩的,好好解释清楚规定,别上来就硬邦邦地呵斥,这样人家也更容易接受。 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视同仁”从来不是嘴上说说的漂亮话,得真刀真枪落到实处。要是每次都用“没发现”“文化差异”搪塞。 那《运营管理办法》里的条文再清楚,也只是废纸一张。长此以往,不仅公共秩序乱了,大家对城市管理的信任也会慢慢流失。 深圳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靠的是规范的秩序和公平的环境。对待外国乘客,热情友好和坚守规则从来不是对立面,真正的尊重,是让所有人都在同一套规则下共处。 希望地铁方这次的“加强管理”别成空话,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不管是谁违规,都能按规定处理。 你们在地铁里遇到过违规进食的情况吗?要是看到管理员对不同乘客区别对待,会站出来说吗?

0 阅读:5
庞德谈趣事

庞德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