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豆农撑不住了,中国市场传来新动静!外交部一句“问主管部门”,背后是千亿生意的

枫叶漫天 2025-10-29 23:21:43

美国豆农撑不住了,中国市场传来新动静!外交部一句“问主管部门”,背后是千亿生意的大棋 北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一句“建议向主管部门询问”的背后,是全球两大经济体间价值数十亿美元大豆贸易的博弈与转机。 “有报道称,中国在本收获季首次从美国购买大豆...”10月29日,法新社记者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抛出一个敏感问题。 郭嘉昆的回应简洁而克制:“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具体的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询问。” 这短短一句话,背后牵动着两国无数农民、贸易商和政策观察者的神经。中国,到底有没有重新买美国大豆? 1 贸易僵局:美国豆农的失落季节 中美大豆贸易这场大戏,早已埋下伏笔。 9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为零。这个数字对美国豆农来说,是一记结结实实的重锤。 往年这时候,美国中西部农场主们本该忙着往中国发货。有数据显示,往年在美国大豆收获季开始前,中国通常已完成约14%的年度采购。 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此前急切地表示,豆农已濒临“贸易与财务悬崖”,“无法承受与中国的长期贸易战”。 他甚至发出警告:“上次贸易战的疤痕还没愈合,如果继续下去,美国农民可能会在2027年前破产”。 2 转向多元:中国的农产品布局早有准备 面对不确定性,中国早已未雨绸缪。 2025年1月16日起,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转向采购巴西大豆,一周内采购量就达240万吨。 这并非临时抱佛脚,而是清晰的战略调整。 据路透社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截至明年8月的销售年度,中国加工企业可能会从阿根廷和乌拉圭采购高达1000万吨大豆,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布局。 中国大陆海关的数据显示,美国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20%降至2024年的12%,与此同时,巴西的份额却由14%升至22%。 3 关税博弈:中美贸易的症结所在 大豆贸易停滞的根本原因,在于关税。 今年3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加征关税,这是针对美方3月3日行动的反制措施。 这些关税,让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失去了价格竞争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指出:“在目前中美相互征收的关税水平上,美国大豆在中国国内市场丧失了竞争力,中美大豆贸易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贸易战没有赢家。崔凡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美国发动贸易战的2018年,美国农产品贸易顺差已经持续了58年。而2019年,美国出现了自1960年以来的首次农产品贸易逆差。 4 转机初现:市场传闻与外交辞令 在外交部记者会前,市场上已流传中国可能重启美豆采购的消息。 10月20日有消息称,中国可能采取“有限妥协”策略,其中包括自12月起恢复进口美国大豆。 这一方面是为了稳定中美双边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国内大豆供应充足。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对进口大豆高度依赖,全年进口量估计超过1亿吨。 由于巴西的陈豆供应快消耗完了,而巴西的新豆要等到明年2月后才大量上市,因此在11月到明年1月这段时间,中国的大豆供应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缺口。 5 背后考量:一步灵活的谈判棋 中国如果恢复采购美国大豆,既是填补供应缺口的现实需要,更是一步灵活的谈判棋。 从供应角度看,有机构估计,在明年巴西新豆上市前,中国仍需采购多达1000万吨大豆。 从谈判策略看,大豆采购一直是中美贸易关系的“晴雨表”。 在10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中美吉隆坡经贸会谈中,双方已就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了初步共识。 如果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将为延长11月10日到期的“贸易休战”期,争取到更有利的筹码。 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已闻风而动,创下四个月新高。而美国大豆农户Bill Timblin道出了同行们的普遍心声:“我只希望他们能重新开始采购,别永远关上美国大豆的市场大门。” 中美大豆贸易的棋局还在继续,但下一步落子,已不仅是商业考量,更是两大经济体在全球化变局中的战略对决。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人生感悟 注:取材网络,如有侵权和不实之处,敬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