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

义气先义 2025-10-29 22:54:09

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中方了,他充分利用了中方不愿“翻脸”的善意来最大化达到他想得到的目的。这种所谓的精明利用人性来经商还说得过去,放在治国理政上就显得毫无底线和诚意。 回想2018年那会儿,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以知识产权为由启动301调查,直接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甩出25%的关税。这事儿一出,全球股市都晃荡了。没过多久,他又在推特上放话,说要对1500亿美元商品动手,搞得企业主们夜不能寐。专家分析,这第一步就是试水,看中方会不会硬扛。事实证明,中方选择了克制,反制措施针对美国大豆和猪肉这些痛点,但没升级到全面对抗。特朗普一看有效果,立马变卦,5月启动谈判,6月又初步握手,说暂停新关税。可好景不长,7月他就翻脸,加征340亿美元关税,理由是中方补贴国企。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背景报告直指,这种反复就是利用中方不愿翻脸的窗口,逼着对方一步步谈条件。 2019年,事儿更乱套了。5月谈判眼看要黄,特朗普在玫瑰园记者会上公开抱怨中方“出尔反尔”,直接把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从10%提到25%。这下子,美国农民急眼了,因为中方反击,取消了大豆订单,艾奥瓦那些谷仓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货。布鲁金斯学会的文章算过账,这波操作让美国丢了24.5万个就业岗位,还推高了消费者物价。专家们说,特朗普这不是谈判,是赌气。他8月1日又威胁对3000亿美元商品加税,华尔街交易员们忙着抛售股票,经济学家直摇头,说这不确定性比关税本身还伤人。9月华盛顿新一轮会谈,他亲自下场,追加要求中方多买美国农产品和技术转让条款。外媒评论,这套路太明显了:先威胁,后让步,中间反复变卦,全靠中方不想把经济链条砸烂的善意来缓冲。 大阪G20峰会那次,是典型例子。12月特朗普和中方领导人边上碰头,同意暂缓新关税,重启谈判。结果一周后,他签了扩展对华为禁令的行政令,理由是国家安全。专家在《外交事务》上分析,这不是疏忽,是故意的——用小让步换大施压,测试底线。布鲁金斯报告强调,特朗普团队像彼得·纳瓦罗那些鹰派顾问,一开始就认定中方会忍,因为全球供应链离不开中国制造。事实也对得上,2020年1月第一阶段协议签了,中方承诺两年内多买2000亿美元美国产品,包括能源和农产品。特朗普当时吹嘘这是“历史性胜利”,但CFR的评估说,这协议只是踢皮球,没碰核心问题如结构性改革。履约数据出来后,只完成了58%,美国出口没见起色,逆差还高挂着。 这套玩法听着像特朗普的地产谈判老把戏——先抬高筹码,再砍价走人。但专家们都觉得,治国不是做生意,国家间的事儿牵扯全球经济稳定。CNN的报道提到,如果换成其他对手,早掀桌子了。比如欧盟或日本,面对这种反复,早联合反制了。可中方选择了对话路线,特朗普就钻空子,一次次调整目标,从知识产权到金融服务,全是单方面加码。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直言,这暴露了特朗普的短视:贸易战本想重振美国制造业,结果供应链乱套,企业成本涨了20%,通胀压力直线上升。美联储报告显示,2018到2020年,美国GDP损失了0.3%,消费者多掏了上千亿美元。专家分析,他太了解中方的战略耐心了,知道对方优先发展,不会轻易把贸易战打成热战,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 转到特朗普第二任,2025年这局面更微妙了。1月就职后,他2月就签行政令,对中国电动车加100%关税,4月又瞄上稀土进口。外媒像《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通过第一任观察,已摸清特朗普的“交易政治”套路,不再被动挨打。特朗普想故技重施,7月G20前夕放风要额外制裁,但中方游说白宫,谈出90天关税缓和期。CFR的最新评估指出,这回中国不那么忍了,会用“不靠谱实体清单”精准打击美国企业。专家警告,特朗普的翻脸策略已过时,美国盟友开始疏远,全球贸易碎片化加速。比方说,越南和墨西哥承接了不少转移订单,但长远看,美国投资意愿降了,利率还得跟着涨。 从逻辑上讲,特朗普这路子有它的算盘:利用中方善意,短期捞点采购订单,讨好锈带选民。但内涵上,这太浅了。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报告算得清清楚楚,贸易战没解决逆差,反而让中国出口转向“一带一路”国家,美国影响力缩水。专家们接地气地说,这就像俩人谈生意,你老变卦,对方忍着不走,你觉得占便宜,可最后对方找新伙伴,你傻眼了。特朗普的团队忽略了,中方的大局观是发展优先,不会为关税赌气断链条,但也不会无限让步。结果呢,美国企业叫苦,苹果那些“非美产”产品关税一加,供应链得重洗牌。外媒分析,这策略在经商圈还行,搁国际舞台,就显得没诚意——承诺一签,转头又变,盟友都看不下去。

0 阅读:0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