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华为大有可为。由于美国政策折腾,英伟达在中国先进芯片市场份额从95%跌至零,去年美国芯片禁令升级后,其“特供版”芯片也被禁售,今年8月财报显示中国市场收入大幅减少。 说起芯片这事儿,最近闹得挺大,尤其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遭遇。简单点讲,美国那边一轮轮的出口管制,直接把英伟达的高端AI芯片挡在了门外。结果呢?英伟达在中国先进AI芯片的市场份额,从原本稳稳的95%直接滑到零。这不是小事儿,中国市场以前占英伟达全球业务的20%到25%,现在彻底没了影儿。去年,也就是2024年,美国商务部升级禁令,本来英伟达为了绕弯子推出的H20这种“特供版”芯片,也被直接叫停。今年8月的财报一出来,更是一目了然:总收入是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但中国区的贡献锐减到28亿美元,只剩总收入的不到6%。这数字摆在那儿,谁看都得摇头。 美国从2022年开始就盯上高端芯片出口,担心这些技术被用于军事或AI领域。2024年4月,他们又加码,A100、H100这些旗舰级AI芯片,必须拿商务部许可证才能卖到中国和一些其他国家。英伟达一看,不得不赶紧改设计,推出H20这种阉割版,内存和性能都调低了点,好好合规。结果呢?7月份刚拿到许可,准备发货,10月禁令又升级,直接把H20也拉进黑名单。英伟达只好停手,库存堆在那儿,客户订单全黄。到了2025年,这影响彻底发酵,中国企业买不到货,自然就转向别家。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这政策让公司在中国AI GPU市场从95%掉到0%,他还说想不到哪个决策者会觉得这主意靠谱,因为长远看,美国企业也吃亏。 这事儿对英伟达的打击不光是数字那么简单。中国是全球AI算力需求最大的市场之一,数据中心建得飞起,各种大模型训练离不开高性能芯片。以前英伟达一家独大,95%的份额意味着他们定价权在手,供应链顺溜。现在呢?中国企业得另起炉灶,英伟达的全球布局也得调整。财报里提到,他们现在在财务预测里干脆把中国收入算成零,这可是头一遭。黄仁勋在采访里也承认,中国市场以前是公司重要支柱,现在没了,短期内营收会少一大块。别看总收入还高,数据中心业务全球还猛,但丢了中国这块,竞争对手肯定会趁机抢地盘。AMD、英特尔这些美国同行也跟着遭殃,出口管制是双刃剑,美国政府想卡脖子,结果自家企业先疼。 转头看华为,这机会来得太及时了。华为的海思芯片团队这些年没少下功夫,早就在自研AI芯片上发力。他们的昇腾系列,尤其是Ascend 910B和910C,直接对标英伟达的H100。2025年上半年,华为就开始大规模出货910C,据说性能已经追得上H100,测试数据里Baidu和ByteDance都用过,效果不赖。9月份,华为在Connect大会上公布了三年AI芯片路线图,计划到2026年推出Atlas 950,支持8192颗昇腾芯片的集群,计算力翻倍。产量上,今年910C能做30万片,明年直接翻到60万片。这数字听着就接地气,意味着中国数据中心不会闲着,AI训练照样推进。 为什么华为能这么快接盘?一方面,美国禁令反而逼着中国企业加速国产化。以前大家图省事儿,直接买英伟达现成货,现在不行了,就得用昇腾或麒麟这些本土货。华为的优势在生态,MindSpore框架和CANN软件栈,已经搭好了一套完整工具链,企业上手快,不用从零学。去年Mate 60手机里的麒麟9000S芯片一出,就证明了华为在7纳米制程上没卡住壳。今年昇腾系列订单爆棚,市场份额蹭蹭上涨。商务部那边也表态,反对任何国家干涉半导体贸易,这话听着就硬气。结果,中国企业转买国产芯片的势头越来越猛,英伟达的空白直接被填上。 当然,这不光是华为一家的事儿。中国整个芯片产业在动起来。像寒武纪、比特大陆这些公司,也在AI加速器上发力。政府层面,十四五规划里半导体是重点,资金投了不少,研发中心建了一堆。2025年上半年,中国AI芯片出货量预计超百万片,其中昇腾占大头。这波操作,让中国AI发展没耽误多少工夫。反观美国,管制是管住了技术外流,但也让本土企业丢了市场。黄仁勋说得对,这政策长远看,可能让中国自研更快,美国公司反倒落后。8月份特朗普政府还试着松口,允许英伟达和AMD卖部分芯片,但得交15%的营收给政府当“出口税”,这听着就别扭,企业能乐意? 长远看,这事儿提醒大家,科技竞争不是零和游戏。美国想卡技术,中国就得自力更生。结果呢?华为不光学了芯片,还练出了生态。英伟达呢?得靠东南亚和欧洲补位,但中国这块肥肉,谁都眼馋。政策折腾归折腾,市场总得往前走。华为的路子,对其他国家也有借鉴,别总指望进口,底子得自己打牢。说到底,芯片这行,当下谁掌握算力,谁就占先机。中国这波国产化,步子稳,势头足,华为带头,后面跟着一堆企业,AI浪潮里,不会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