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一村民家办丧事结果墙壁倒塌,导致前来吊唁的6人身亡,其中最年轻的是一名年仅25岁的刚刚大学毕业的女生。墙壁倒塌的原因猜测是当天下大雨,墙壁老化,雨棚布的积水带着铁丝将墙拉倒。如今女生还在殡仪馆,她的妈妈拒绝赔偿,就是想要事情原因调查清楚并公布。 2025年10月的昭通,天气转凉,昭阳区殡仪馆的冷藏柜里,25岁的吕珂宇已经躺了一个多月。 她的母亲陈丽华每天都会来,隔着玻璃摩挲着冰凉的柜面,脑子里反复回放着9月10日那个傍晚的电话,电话里说“你女儿没在了,被墙砸中了”。 那天是吕珂宇亲戚刘某奎父亲出殡前一天,按当地风俗要请亲友“烧纸”挂礼。 陈丽华和丈夫在外地忙,刚大学毕业、正备考公务员的女儿就独自去了。 下午五点多,吕珂宇还跟亲戚打听路线,后来遇上姑妈吕国琼和姑父余泽顺,三人一起往刘家湾湾村走。 刘家特意借了邻居的院坝来招待宾客,三张方桌横竖排开,刚好能坐下前来吊唁的亲友。 为了遮挡越来越密的雨丝,院坝上方拉了块蓝色篷布,一端系在旁边三层楼的一楼栏杆上,另一端直接搭在了围墙边缠绕着葡萄藤的铁丝上。 傍晚时分,第二轮宴席正吃到热闹处,雨势突然变大,豆大的雨点砸在篷布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和席间的劝菜声、碗筷碰撞声搅成一团。 吕珂宇和姑妈吕国琼挨着坐在墙根下的桌旁,姑父余泽顺坐在对面。 余泽顺后来反复回想,那篷布铺得完全没留排水坡度,雨水顺着篷布往中间聚,越积越沉,把搭着篷布的铁丝拽得紧紧的,一直拉着砖墙。 下午六点半左右,一声沉闷的巨响突然打破了席间的喧闹。 余泽顺眼睁睁看着那堵看似结实的砖墙从中间断裂,带着泥土和碎砖轰然倒塌,正好砸中墙根下那桌人。 他吓得浑身一僵,反应过来后立刻冲过去徒手扒砖,指甲缝里全是砖屑和泥水。 现场哭喊声、呼救声此起彼伏,有人在混乱中喊着“快救孩子”,也有人抱着被砸伤的亲人不知所措。 等他和众人合力把吕珂宇从砖石堆里挖出来时,姑娘的脸已经没了血色。 远在广州的陈丽华那时刚忙完手里的活,看到陌生号码来电本不想接,接通后听到“珂宇出事了”的瞬间,手里的水杯“哐当”摔在地上。 对方说“被墙砸了,没了”,她还在追问“是不是开玩笑”,直到听见电话那头嘈杂的哭声,才瘫坐在地上。 当天飞往云南的航班已经售罄,她在机场熬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才搭上最早的航班,辗转回到昭通时,只能在殡仪馆的冷藏柜里见到女儿。 警方后来出具的鉴定书里写着,吕珂宇是钝性外力冲击导致胸部多器官损伤死亡,她的姑妈则是颅脑和胸部双重创伤,两人都没熬过那场意外。 后来有人找陈丽华谈,说赔偿一共14.6万,其中刘家赔8万,政府部门补6.6万,条件是马上火化遗体。 其他五户家属都签了字,可陈丽华没同意。“我女儿的人生才刚开始,刚毕业正准备考试,我要的不是钱,是知道那墙为啥会倒。” 她去乡政府问,工作人员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上报了,至于为什么墙会倒塌,自己不方便透露。 办丧事的刘某奎接到记者电话,直接就挂了。 村里有人说她太较真,也有人觉得她没错,可没人能给她一个明确的说法。 有人说,那墙本身就有问题,才20厘米厚,没打地梁,没做排水,就是简单用砖砌的,农村很多自建房的围墙都这样,没图纸没验收,平时没人管牢不牢固。 那天的暴雨、积水的拉力,再加上墙可能本身就老化,几个因素凑到一起,悲剧就发生了。 一个多月过去,村里又开始忙过年办席,搭篷布、借院坝、靠围墙的老习惯还在,没人再提那堵墙的事。 可陈丽华还在等,每天去殡仪馆看女儿,她不怕跑断腿,就怕女儿死得不明不白。 有次有人劝她,差不多就行了,她红着眼说:“哪怕一分钱不赔,我也要个公开的说法,不能让她就这么没了。” 农村这样的安全隐患不少,很多自建的围墙、棚子,因为是私人的就没人监管,办红白喜事的场地安全也没人盯着,大家都觉得“以前都这样,不会出事”。 昭通这场悲剧后,当地也该好好查查这类隐患,毕竟再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现在吕珂宇的遗体还是殡仪馆里唯一没火化的,陈丽华每天去的时候,都会跟女儿说说话,说妈妈还在等那个真相。 谁都希望,能有一份迟到的调查报告,给这个25岁的姑娘,也给这位执着的母亲,一个像样的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