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刚与澳大利亚签署稀土合作协议,紧接着,特朗普宣称:“大约一年后,我们会拥有海量的关键矿物和稀土,多得让你不知如何处置。”据CNBC报道,美国财长称:西方国家的稀土统一战线正在构建,美国官员正与“欧洲盟友、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和亚洲友好国家”就应对稀土管控举措展开谈判。 仅靠砸钱就能打破稀土领域的格局?美国和澳大利亚刚签下数十亿大单,特朗普就放出豪言,可现实真能如他所愿吗? 这场备受关注的合作,其实藏着不少细节。美澳两国在白宫敲定的协议,总规模达到 85 亿美元,双方约定未来半年内各自至少拿出 10 亿美元,投入到关键矿产的勘探和加工中。 更特别的是,作为出资方,两国政府还能拿到相关设施的部分所有权,后续产出也能优先采购。澳大利亚本身稀土储量排全球第四,这次合作里不仅要在本土建镓精炼厂,还计划把自家企业的稀土加工业务延伸到美国得克萨斯州。 可即便算盘打得精,特朗普也没松口给澳大利亚关税减免,这让外界看出了联盟背后的利益算计。 特朗普口中 “一年后海量稀土用不完” 的说法,在业内看来更像一场政治表态。要知道,稀土产业可不是挖出来就能用,从矿石到能用于新能源汽车、军工产品的高端材料,得经过开采、分离、冶炼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积累。 美国之前也尝试过发展本土稀土产业,可相关企业要么破产要么产能不足,如今唯一的稀土企业,重稀土年产量还赶不上中国企业一天的产量。就算有澳大利亚的资源支持,美国要在短短一年内补齐产业链短板,难度可想而知。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没停下拉帮结派的脚步。财长公开表示要构建西方国家的稀土统一战线,正在和欧洲盟友、加拿大、印度等国谈合作。可这个所谓的 “统一战线”,其实内部矛盾重重。 欧洲国家想摆脱依赖,却缺乏成熟的加工技术;加拿大虽有资源,但产业链不完整;印度曾试图通过转售中国稀土获利,被发现后受到管控,如今想加入联盟又不敢彻底得罪中国市场。 就连刚和美国结盟的日本,虽然转让了部分技术,但其稀土回收成本比直接从中国采购高出两倍多,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反观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早已不是简单的资源储量。目前全球 90% 的稀土分离加工产能、超过 93% 的磁体制造份额都在中国手中,58% 的核心专利也由中国企业掌握。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提炼成本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还能稳定产出 99.99% 以上纯度的产品,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面对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今年升级了稀土管制措施,不仅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还对相关技术、设备甚至远程指导进行管控,从根源上守住了技术优势。这种既维护自身利益,又遵守国际规则的做法,恰恰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全球南方国家的选择也很能说明问题。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和中国合作建稀土加工厂,印度企业也明确表示 “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毕竟中国不只是最大的稀土供应国,更是最大的消费市场,2025 年全球 60% 的新能源汽车、55% 的风电装机都来自中国。 和中国合作,既能获得稳定的技术支持,又能搭上产业链发展的快车,这远比加入排他性联盟更有吸引力。 这场稀土领域的博弈,本质上是技术、产业链和市场规律的较量。美国牵头的联盟看似来势汹汹,却违背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忽视了中国多年积累的硬实力。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美国能在短期内摆脱对中国稀土产业链的依赖吗?这个所谓的 “统一战线” 最终能如愿成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