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联合国,耿爽当着全世界的面,点名痛骂美国!从妄图购买格陵兰岛,到霸占“美国湾”,他直接将美国的行为,与百年前的殖民主义,划上了等号。这不是警告,这是审判! “美国的行为,与19世纪的殖民者没有本质区别。”耿爽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被这句话冻结。他首先将矛头指向美国对格陵兰岛的觊觎。 2025年,特朗普政府抛出“600亿美元收购丹麦属地格陵兰岛”的计划,表面上是经济合作,实则暗藏三重殖民逻辑:格陵兰岛的稀土储量占全球四分之一,而美国新能源产业正因稀土短缺陷入瓶颈。 岛北部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可监控北极航道,配合美军“北极战略”的军事布局。 更讽刺的是,美国前参议员穆尔科斯基公开支持购岛,称这是“确保美国北极霸权的必要投资”——这与1917年美国买下维尔京群岛时,国务卿兰辛“我们需要这些岛屿作为加勒比海的海军哨所”的表述如出一辙。 数据不会说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格陵兰岛周边海域因美国勘探活动导致的冰层融化速度,比自然融化快37%。 而丹麦政府内部文件透露,美国提出的“收购协议”中,要求对岛上矿产资源拥有“优先开采权”,这本质上是对领土主权的变相剥夺。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穆特·埃格德明确表示“不卖”后,美国国会议员竟威胁要“重新评估对格陵兰的经济援助”——这种“经济胁迫”的手段,与百年前殖民者用枪炮打开国门何其相似? 如果说对格陵兰岛的企图还披着“经济合作”的外衣,那么美国在加沙地带的所作所为,则彻底撕下了“人权卫士”的伪装。 耿爽手中的另一份资料显示: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以色列在加沙使用的武器中,83%来自美国,包括2300枚千磅级航空炸弹;而同期美国向加沙提供的人道援助,仅够维持10万人生存两周。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报告更指出,加沙儿童营养不良率已达紧急阈值,每10个孩子中就有3个面临死亡风险。 “当美国一边向加沙投掷炸弹,一边限制人道物资进入时,它口中的‘自由民主’究竟是什么?”耿爽的质问让美方代表席陷入沉默。 更讽刺的是,美国还在玩“命名游戏”:将加勒比海某海域改称“美国湾”,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条;此前,加拿大将西北航道更名为“加拿大内海”,美国地质调查局新增37个以政客命名的南极地名——这种“话语权争夺”的本质,是19世纪殖民者用传教士地图圈地的现代翻版。 正如北约2025年军演中使用的新版地图,将黑海水域标注为“北约内海”,殖民主义的幽灵从未远去。 在这场交锋中,耿爽没有止步于揭露美国的双重标准,更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与殖民主义划清界限的决心。 他提到,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正是要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包容、共赢的国际秩序。 以非洲为例,2025年刚果(金)采用中国开采技术后,钴矿工人收入提升300%,彻底打破了西方矿业公司的“资源诅咒”。 而在南亚,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帮助巴基斯坦发展数字经济,使其外汇储备从危机边缘逐步回升。 “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掠夺他人资源,而是靠与伙伴共同成长。”耿爽的这句话,赢得了77国集团代表的集体鼓掌。 数据显示,2025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规模突破3800亿美元,是世行同期贷款的1.7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军费开支占比升至全球34%,但这些资金更多用于反恐合作和灾害救援,而非军事扩张。 当耿爽结束发言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中国立场的支持,更是对一个新时代的期待——在这个时代,强权政治将让位于公平正义,殖民主义的幽灵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场联合国会议上的交锋,不禁要问:当某些国家还在沉迷于“殖民思维”时,中国已经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控制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为全人类创造共同福祉。 你觉得,未来的国际秩序会因此改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