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心思特朗普估计是看懂了,面对高市的引导,他置若罔闻。其实也就让日本的传统

波览历史 2025-10-29 11:44:58

日本的小心思特朗普估计是看懂了,面对高市的引导,他置若罔闻。其实也就让日本的传统技能失效了。   10月28日东京迎宾馆的欢迎仪式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数次伸手示意特朗普驻足鞠躬,可特朗普全程目视前方径直前行,留下高市在国旗前仓促鞠躬后快步追赶的画面。   这幕被镜头捕捉的尴尬场景,本质上是日本用礼仪做文章的外交套路,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彻底失灵的直白展现。   这场仪式对高市早苗而言绝非普通流程,10月21日才刚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她,特朗普是其上任后接待的首位大国元首,这场访问堪称她的外交资格考试。   作为右翼色彩浓厚的政客,高市上任就将强化日美同盟当作核心任务,甚至计划提前两年把国防开支提至GDP的2%。   为了这场首秀,她不仅让东京地标全部点亮造势,出动史上最多的警力戒备,还准备了一整套讨好方案。   提名特朗普参评诺贝尔和平奖,承诺落实对美巨额投资,甚至提交了采购美国汽车与农产品的计划。   在她的算计里,若能拍到特朗普配合鞠躬的画面,既能在国内塑造“美国认可新政府”的形象,又能给“日美同盟黄金时代”的说法添上实据,可特朗普的不配合让所有精心设计落了空。   另外,日本这套“错位鞠躬”的手法,早就是外交场合的老套路,通过将日本国旗与外国领导人站位安排在更靠近摄像头的一侧,再用侧面机位抓拍,把“各自向本国国旗致敬”的场景,扭曲成“外国领导人向日本国旗鞠躬”的假象。   2023年3月,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就栽在这上面,日媒发布的画面引发韩国舆论海啸,民众怒斥这是“屈辱外交”,韩国外交部不得不紧急召见日本公使施压,最终日方只能下架影像。   德国前总理朔尔茨访日时也遭遇同样情况,被本国网民调侃“像是去朝圣”。   这些案例都说明,这套手法从来不是无心之失,而是日本在实力不足时,用低成本礼仪操作制造舆论优势的刻意算计。   但套路的奏效与否,从来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天平。   尹锡悦当年之所以被动中招,根源在于他急于改善韩日关系,甚至主动替日本企业承担二战劳工赔偿,这种姿态让日方有了可乘之机。   而特朗普根本不需要迎合日本的节奏,美国握着美日关系的主动权。   日本需要美国的安全庇护来推进军事正常化,需要美国降低关税来缓解经济压力,更需要落实对美投资承诺来维持同盟关系。   这种不对等在谈判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承诺的投资涵盖半导体、能源等关键领域,还得加大采购美国农产品,而美国只是把关税从25%降到15%。   特朗普的无视,本质上是这种实力差距的直接流露——强者从不需要在礼仪细节上向附庸妥协。   高市早苗的尴尬,还藏着日本外交的深层矛盾。她一边要在国内维持“鹰派”形象,主张修改和平宪法、提升国防地位;一边又得在对美关系中放低姿态,甚至被网民骂作“美国的奴仆”。   这种分裂在仪式前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会谈时她喊着“最伟大的同盟”,转头就有日本网民在社交平台质疑“用5500亿美元换一句赞美值得吗”。   她提名特朗普诺奖的表态,更是引来了数十万网民抗议,认为这是“日本外交的耻辱”。   更讽刺的是,早在4月,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赴美谈判时,就曾说“我地位低却得到特朗普接见,对此很感激”。   这种谦卑态度当时就引发日本网民担忧“会让美国得寸进尺”,如今高市的刻意讨好,不过是这种不对等关系的延续。   特朗普的反应看似随性,实则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逻辑。这位从不按外交剧本出牌的总统,2018年访问英国时就曾走在女王前头,把对方挡在身后。   此次访日,他更在意的是在“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的演讲,是向日本商界施压加大投资,而非配合鞠躬这种“无关紧要”的环节。   对他而言,美日同盟的核心是利益交换,是日本的投资和采购,而非礼仪上的默契。   这种务实甚至粗暴的态度,恰恰戳中了日本套路的命门,所有依赖技巧和心理暗示的操作,在赤裸裸的利益博弈面前都不堪一击。   对比尹锡悦的被动和特朗普的主动,不难发现外交礼仪从来都是实力的附属品。   日本总想用细节造势,对韩德用套路施压,对美国用讨好示好,可终究掩盖不了依附性外交的本质。   高市早苗或许到最后都没明白,真正的同盟关系从不需要用鞠躬画面来证明,而靠套路维系的尊崇感,终究会在对方的无视中碎得彻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