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上,一架歼16战斗机在F-22上方倒飞而过,与对方的座舱盖最近距离仅10至15米,动作完成之后同时锁定2架F22隐形战机,距离近到足以看清对方飞行员的表情,这场空中对峙彻底改写现代空战的规则。 这是近日央视专题片《必胜》披露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东海空中对峙,中国飞行员驾驶歼-16战斗机,以“滚筒倒飞”动作贴近并锁定两架外军隐身战机,最终迫使对方撤离。尽管官方未明确指明外军战机型号,但经过一众大佬分析,一致指向美军F-22“猛禽”。歼-16驾驶员采取的“滚筒倒飞”动作,专业术语称为“桶滚”。 这种近距离战术对峙,展现的不仅是飞行员的勇气与技艺,更体现了飞行员对装备极限性能的掌握。需要注意,驾驶员是西部战区某航空旅的,应该是在东部沿海轮训,在这期间进行的这次训练,转化为真实的对峙场景,使飞行员能够驾驶歼-16在现实中成功驱离两架美军F-22战斗机。 歼-16的综合制空能力是四代半的巅峰,被称为“没有短板的单机战神”。 这种近距离战术对峙,展现的不仅是飞行员的勇气与技艺,更体现了飞行员对装备极限性能的掌握。除了技术性能的对比,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也是决定空战结果的关键因素。中国战斗机飞行员平均训练时间“明显长于”美国空军飞行员。 数据显示,美国空军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多年来一直压低飞行训练时间,以减少燃油和维修开支。美国空军飞行员每年平均飞行时间只有80个小时左右,而且这个数据包括了运输机部队,战斗机部队甚至更少。况且美军F-22坏一架少一架,他们更舍不得平时高强度的训练了。相比之下,中国战斗机飞行员享有大约每年200个小时的飞行训练时间,这一数字远超美军飞行员。 训练时间的差距直接影响了飞行员在高压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在东海上空那种千钧一发的对峙中,更丰富的训练经验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当然,歼-16背后有中国空军强大的反隐身体系做后盾,空警-500预警机与地面反隐身雷达,都能有效探测F-22的踪迹。 歼16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F22那号称“比昆虫还小”的雷达反射面积,在咱们的“天罗地网”里根本藏不住。湖北、河南交界的天波雷达就能早早的盯上它的航线,这玩意儿能把电磁波弹到电离层再反射回来,3000公里外的目标都跑不掉,F22的隐身涂料在这种长波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等F22飞到近海,JY-27A米波雷达再补刀,直接把它的信号放大6万倍,相当于直接让它在雷达上“裸奔”。更绝的是,这些数据会实时传到空警-500预警机,再通过保密数据链喂给歼16,飞行员李超升空时,手里早就攥着F22的“精准坐标”了,基本上就是“带着答案进考场了”。 F22载弹量才6.8吨,除了隐身啥都一般;歼16能挂12吨弹药,既能打空战又能反舰,还能当电子战机用。机载KG-600电子吊舱一开机,F22的仪表盘就全是乱码,想加速逃跑又被歼16的2.2马赫速度追着跑。美军派F22来近海挑衅,不仅占不到便宜,还得泄露隐身特征数据,鉴于此,我们倒是希望它多来逛逛。 驾驶F-22的美军飞行员抬头看到倒飞在座舱盖上方的歼-16时,不知道会不会想起F-22服役时中国空军还以二代机为主的那个年代。 二十多年前,王伟驾驶歼8ⅠⅠ驱离美军侦察机时,我们还得靠勇气捍卫领空;二十多年后,歼16能带着体系优势锁定F22,这变化藏着最硬核的底气。不是F22变弱了,是中国的防空网从“单打独斗”变成了“群殴战术”——你有隐身术,我有全维探测;你玩刺客流,我建联防队。 时代已经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