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脉“正统”,昔时假象,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现在,蒙古被迫联合军演后,民间才开始接触。原来吃的用的,都是回避的,都用韩国日本的,哪怕来自天津港,还价格不菲。自从接触下来,发现内蒙古的经济,一个市都超过蒙古后,彻底的破防了,虽然还不知道南方一个县,人口和经济都超过蒙古。 10年前的蒙古街头,“血统正统”的论调随处可闻,不少人抱着对历史的片面解读,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甚至对南方邻国带着莫名的优越感。 那时他们还没意识到,所谓的“正统”光环根本填不饱肚子,等到经济彻底撑不住,连牛羊的救命药都要靠中国援助,孩子们摔伤了只能找萨满跳大神时,才终于看清曾经的傲慢有多可笑。 2011年前后,蒙古靠着卖铜矿、煤矿迎来过一阵虚假繁荣,经济增速飙到17.3%的峰值,兜里有了点钱,“血统论”就跟着冒了头。街头的茶馆里,有人翻着破旧的历史画册吹嘘往昔,商店里明明摆着从天津港运来的日用品,却非要贴上韩国、日本的标签涨价卖,好像沾了“外国牌”就能和南方划清界限。 可这份繁荣全靠资源出口撑着,且90%的矿产都要卖给中国,他们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刻意回避与中国的关联,这种自欺欺人的姿态,在矿产价格暴跌后瞬间破功。 2016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跳水,中国需求放缓,蒙古经济直接崩盘,债务占GDP比重飙到近80%,货币图格里克连续22天下跌,外汇储备跌到只剩能覆盖4600万美元缺口的水平,连政府工资都发不出来,民众只能捐黄金、马匹帮国家还债。 曾经的“高人一等”,变成了连饭都快吃不上的窘迫。 经济垮了,民生短板暴露得更彻底。 蒙古的畜牧业占了经济半壁江山,可牛羊生病时,当地连像样的兽用药剂都没有。牧民巴特曾对着病死的几十只羊哭红了眼,他说以前只能用老办法灌草药,直到2017年中国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团队过来合作,带来了研发的天然兽用制剂,才把牛羊的疫病死亡率降了下来。 更心酸的是医疗,城市里的医院缺医少药,偏远牧区的孩子骑马摔断腿,根本来不及送医,家长只能找萨满跳大神驱“邪气”,耽误治疗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原始的应对方式,恰恰暴露了经济崩溃后公共服务的全面瘫痪。 后来为了争取“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的利益,蒙古主动找上中国搞“草原伙伴-2024”联合军演,这才让民间接触多了起来,而接触得越深,心理落差就越大。 有蒙古商人跟着考察团去内蒙古,看到鄂尔多斯的工业园区里机器轰鸣,光一个市的GDP就比蒙古全国还多——2023年内蒙古全区GDP都有2.5亿元左右,随便一个工业强市都能碾压蒙古那点可怜的经济规模。 他们这才发现,自己刻意回避的南方邻国,早已不是印象里的模样,连中国南方的昆山、江阴这些县级市,GDP都能甩蒙古几条街,人口比蒙古的还少。 更打脸的是,那些年他们追捧的“日韩商品”,拆开包装看报关单,大多是从天津港转运的中国制造,价格却比直接从中国买贵了一倍多,这种为了“面子”多花的冤枉钱,在经济拮据时显得格外讽刺。 其实现实早就给出答案,曾经的傲慢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能拉他们走出困境的,恰恰是曾经被刻意回避的南方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