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4岁的韩国“体操公主”许昭英,顶着父母的反对,执意嫁给了中国体操冠军黄力平,尽管被韩国网友骂成“叛徒”,她依然坚定表示,不是中国人我不嫁。 2002年,韩国“体操公主”许昭英决定嫁给中国世界冠军黄力平时,韩国舆论将“叛徒”的骂名送给了她。 她那句“不是中国人我不嫁”的宣言,在当时被许多人看作是冲动的爱情宣言。 但这段跨越二十年的婚姻证明,这背后是两种坚定信念的交汇:一种是黄力平近十年未曾言说的坚守,另一种是许昭英在巨大压力下的清醒抉择。 黄力平的情感,始于一场跨越赛场的耐心布局,1993年英国伯明翰体操世锦赛,22岁的黄力平正在鞍马上训练,赛场边一个16岁的韩国女孩让他瞬间分神,险些摔落。 这惊鸿一瞥,开启了他漫长的追求,他最初通过队友递出纸条,却被一心训练的许昭英退回。 这次失败并未让他放弃,反而让他将行动升级。 1994年体操世锦赛,黄力平夺得双杠金牌,他看到许昭英在观众席为他挥舞小旗,赛后,他将一个绒毛玩具塞到她手中。 此后,两人交换了代表各自国家荣誉的体操队徽,这份信物让他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信念的真正考验出现在1996年黄力平因伤退役之后,赛场这个天然的联系纽带消失了,两人一度断联。 黄力平没有放弃,他用两年时间,将自己从冠军运动员转型为国际级裁判。 1998年曼谷亚运会,他以全新身份归来,主动通过官方委员向许昭英递上名片,以一个成熟平等的专业身份,再次走进了她的世界。 如果说黄力平的信念是坚守,那么许昭英的信念就是抉择,她那句宣言,是她在全面衡量后对外界偏见发起的理性反击。 她面临的阻力是巨大的,母亲激烈指责她“忘恩负义”,父母因担忧中国经济落后而怕女儿远嫁受苦,韩国网络上,“卖国贼”的骂声更是铺天盖地。 面对这些压力,许昭英展现了超乎寻常的清醒。 她向家人摆出事实:黄力平退役后不仅没有消沉,反而成为最年轻的国际裁判之一,事业踏实;更重要的是,他完全尊重自己继续读书的意愿。 同时,她用自己的亲身观察对抗外界的刻板印象,向家人描述一个热情、安稳的真实中国。 她的选择,基于长达数年的观察,无论她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已在国内独得四金的“体操女神”,黄力平的态度始终真诚如一,这份不被名气和国界动摇的真心,是她坚定抉择的基石。 这段婚姻最坚实的证明,在于婚后二十余年在广东佛山共同经营的平实生活,两种信念最终融合成一个家庭的共同目标。 许昭英为爱定居佛山,并入读中山大学攻读中文,主动融入新环境;黄力平则在担任李宁体操学校总教练的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陪伴她复习功课。 两人的事业也实现了完美融合,他们共同管理体操学校,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下一代。 他们甚至以全新的伙伴关系延续着体操情缘,一个担任奥运级裁判,一个在一旁做指导,专业上的默契让感情愈发牢固。 幸福的现实是消解偏见的最佳武器,女儿“小葡萄”的诞生与成长,以及许昭英父母多次来华探亲时,亲眼所见的中国发展和女婿对女儿的疼爱,彻底打破了当年的疑虑。 那些曾骂她是“叛徒”的网络杂音,也在见证她幸福的生活后归于沉寂。 黄力平与许昭英的故事说明,最强大的跨国联结,建立在对彼此人品的深度认可和携手创造踏实生活的共同信念之上。 这正是这场曾被误解的婚姻,能够穿越风雨、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韩中体操队员再传佳话 许昭英黄力平喜结良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