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中国卡车车身启动调查,时间点是10月24日公告出来,圈里讨论是在10月27日开始密集起来,消息从官网传到物流和制造的群里,供应链相关的人都在看进展。 提出申请的是摩根加拿大和摩根运输公司,两家本土企业把材料递上去,说中国卡车车身价格低,里面可能有补贴,流程一走起来,文件审阅,样本征集,数据核对,按他们的说法要看公平竞争这件事怎么界定。 裁定如果成立,关税就会落在品类上,涉及到在加拿大接单的企业和经销网络,订单节奏,成本结构,都会重新算一遍,车队换装计划也会被动调整。 这次给的准备时间写了90天,目标节点放到2026年1月底,要出一个初步裁决,节奏算紧,材料提交窗口不长,企业端需要配合问卷和现场核查。 范围不小,8.5英尺到32英尺的货厢都在里面,冷藏车身也在,普通干货厢也在,未组装的车身套件也算在内,从成品到部件都覆盖。 本土产能这块,发起投诉的两家团队规模不大,员工加起来几百人,年产能对北美市场的占比不到3%,排产能力有限,交货期受人手和工线影响,供给端弹性不高。 电商和快递这两年包裹量一直往上走,车队需要高性价比的装备维持周转,中国出口到加拿大的卡车车身,2024年在进口市场里的份额到了35%,供货稳定的时候,线路调度更容易,价格带来的压力也小一些。 今年北美对中国车辆相关品类的动作已经出现过两次,美国把重点放在电动车电池,加拿大现在把视线挪到卡车车身,车队运营端同时面对技术路径和采购成本的变动。 通货膨胀把运输端的费用推上来,企业在算一笔综合账,中国制造的车身用在一线车辆上,整体物流成本能降三成,如果改用更贵的方案,现金流会紧,中小运营主体对成本变化很敏感。 中国方面也在做布局,2024年9月,商务部对加拿大油菜籽启动反倾销调查,对农业出口有影响,外部口径里提到金额超过20亿加元,另外企业把产能放到墨西哥和越南,北美如果加税,货流可以走东南亚中转进入市场,到2026年这条路径的份额有提升到50%的计划。 对加拿大市场的连锁反应,关税如果上来,物流成本会上涨三成,电商商品价格平均会涨15%,消费端的支付压力会增加,零售平台和仓配企业需要重新调整价格和库存策略。 有想法在评论区说一说。 加拿大贸易纠纷 加拿大贸易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