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杨振宁拿了诺贝尔奖,全世界都觉得他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你知道他当时最想干嘛吗? 见他爸。 可那时候中美啥关系啊,铁幕。一封信都得绕大半个地球,见一面?做梦吧。 后来总算钻了个空子,他要去日内瓦工作,瑞士跟咱们建交了啊!杨振宁赶紧给他爸杨武之发电报,说爸你快来,咱爷俩见一面,顺便让你看看儿媳妇和没见过面的孙子。 老先生激动啊,但又知道这事儿不简单。怎么办?一咬牙,亲笔给周总理写了封信,申请出国。 你猜怎么着? 没想到,批示下得飞快。 这哪是批个假条啊,这是国家在递话呢:“孩子,我们都懂。你的价值,你的孝心,国家都看在眼里。” 那次团聚,老先生其实还背着个“任务”,就是劝儿子回国。 虽然杨振宁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立刻回来,但心里那颗种子,从那一刻就种下了。 后来他拿了美国籍,他自己都坦诚,说这事儿父亲到死可能都没能完全原谅。 一本护照,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 但行动骗不了人。 从几十年如一日的跨洋书信,到父亲病危时不远万里守在床前,再到后来把母亲接到身边亲自照料……他这一辈子,都在用行动证明一件事: 人可以漂在外面,但根,只要还在土里,就断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