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5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在从红军城撤退,乌克兰纳粹武

未央秘史 2025-10-27 10:43:17

截止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5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在从红军城撤退,乌克兰纳粹武装部队,“亚速营”部队直接拒绝参战增兵,拒绝当炮灰。 红军城的战场,早已不是俄乌冲突初期的拉锯态势,而是俄军单方面掌控节奏的碾压场景。 俄罗斯“武装部队中央”集团军带着多年打磨的战力扑向红军城-米尔诺格勒城区,这支下辖坦克旅、摩步旅、导弹旅等多兵种的精锐力量,靠着近400辆T-72坦克、550门火炮和250门多管火箭炮的密集火力,一步步蚕食着城区每一寸土地,70%的控制权落入俄军手中绝非偶然。 俄军敢死队在前开路,后续部队稳步推进,乌军残余力量只能龟缩在铁路附近,眼神里满是慌乱,一门心思琢磨着沿着铁轨夺命而逃,这种狼狈模样完全暴露了他们内心的崩溃。 失败情绪像瘟疫一样在红军城的乌军中蔓延,毕竟打了三年仗,士兵们早就没了最初的斗志,如今面对俄军的猛攻,除了恐慌只剩绝望。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上将下达的坚守指令,在现实面前显得格外苍白,他要求乌军不惜一切代价增兵,可最该冲锋陷阵的“亚速营”却在城外几十公里处停了下来,直接无视最高指挥官的命令,拒绝反攻也拒绝入城增援。 这可不是“亚速营”突然变得胆小,而是他们吃过太多亏,早就摸清了战场的真实情况。 还记得2022年的马里乌波尔战役,3000多人的“亚速营”作为旅级单位投入防守,和其他乌军部队一起坚守80多天,最后却落得几乎被全歼的下场,2400多人成建制投降,那种被俄军围堵、弹尽粮绝的滋味,他们这辈子都忘不了。 现在的红军城战场,俄军的火力比当年马里乌波尔时期还要凶猛,“亚速营”可不傻,怎么可能明知是死还往火坑里跳。 俄军在红军城的火力配置,简直就是为“收割”量身定做的,俄空天军的苏-34战斗轰炸机成了战场常客,这种能携带12吨弹药的“空中堡垒”,不仅能投掷常规航弹,还能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10到12马赫的速度让乌军根本无从拦截,50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落在城区,瞬间就能炸开一片废墟。 除了空中打击,地面的远程火箭炮和集束弹更是让乌军防不胜防,密集的火力覆盖能把防御工事炸得支离破碎,而FPV自杀式穿越机就像无处不在的“小蜜蜂”,专门盯着乌军的车辆、人员和轻型工事,成本低却命中率极高,让乌军躲无可躲。 “亚速营”很清楚,现在冲入城区,别说增援友军,恐怕在城外就会被俄军的立体火力打成筛子,这种明摆着当炮灰的差事,换谁都不会干。 乌军的恐慌和溃败,早就有迹可循,2025年这一年,乌军在战场上就没尝过胜利的滋味,从红利曼到红军城,每一场关键战役都以败退告终。 更残酷的是兵力损耗,根据俄罗斯黑客组织获取的乌克兰总参谋部数据库显示,过去三年乌军阵亡和失踪人数高达172.1万,其中2025年截止8月就有62.1万人,而乌军总动员后的总兵力也就约100万人,相当于三年时间里,乌军的有生力量已经折损了一半还多。 乌军航空侦察部门负责人都承认,每月新增伤亡4.65万人,但只能动员2万新兵,兵力缺口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现在前线的乌军士兵大多是被强制动员来的,没经过系统训练就被推上战场,很多人几个月内就伤亡殆尽,这样的部队根本没能力和俄军硬拼。 更有意思的是,乌军看似有西方和北约近50个国家的支持,实则早已是外强中干。 根据公开数据,有42个国家及一个地区向乌克兰提供军援,美国提供了约360辆坦克、630辆装甲运兵车,还给出了66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欧盟和英国也分别拿出了51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 可这些援助在持续三年的高强度战争面前,显得越来越杯水车薪,北约国家的武器库存逐渐见底,军援力度不断下降,而乌克兰的军工生产能力又被俄军反复打击,根本无法自给自足。 那些所谓的北约雇佣兵,原本以为凭借先进武器能轻松拿捏俄军,结果却遇上了百年来最强劲的对手,俄军的战术调整和火力优势让他们损失惨重,心理防线早就被突破。 俄军能以一己之力对抗近50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围堵,靠的不仅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还有坚韧的战场韧性。 苏-34战斗轰炸机虽然在战争初期有损失,但俄罗斯工厂开足马力生产,2024年一年就补产了20多架,到2025年总量甚至超过了战前。 而乌军这边,不仅兵力枯竭,指挥体系也开始混乱,连“亚速营”这样的核心力量都敢违抗总司令的命令,足以说明其内部已经离心离德。 红军城的战局只是一个缩影,随着俄军持续推进,乌军的防线只会越来越脆弱,失败情绪会蔓延到更多部队。 毕竟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乌克兰靠着外部输血根本撑不长久,而俄罗斯则在这场持久战中慢慢掌握了绝对主动权,北约想要靠援助逆转战局,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

0 阅读:57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