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背后的她:周玉琴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提起赖岳谦,关注台海议题的人大

吉祥又如意 2025-10-27 08:51:54

赖岳谦背后的她:周玉琴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提起赖岳谦,关注台海议题的人大多熟悉——这位1958年出生、常登CCTV4《海峡两岸》的台湾时事评论员,以犀利观点和坚定的“两岸一家亲”立场圈粉无数。但若问“周玉琴是谁”,99%的人或许会摇头,可若说“她是赖岳谦小9岁、1967年出生的妻子”,好奇心便会瞬间被勾起。 镜头里的周玉琴总带着股利落劲儿:齐耳短发梳得整齐,鬓角别着枚小巧的珍珠发夹,是她多年不变的小习惯;职业装袖口永远熨得笔挺,采访时握话筒的手稳而轻,眼神却像探照灯般精准,能从受访者的只言片语里揪出核心信息。私下里她却爱穿棉麻衬衫配帆布鞋,逛菜市场时会用台湾腔和摊贩讨价还价,看见新鲜的芭乐会顺手买一袋,说“岳谦就爱吃这口带酸头的”——这份专业与烟火气的交织,让她跳出了“评论员夫人”的标签。 她的人生故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新闻圈绑定。20出头的周玉琴从台湾辅仁大学新闻系毕业,一头扎进一线采访,跑过社会新闻的深夜突发,也蹲过政坛的发布会,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成了台湾媒体圈小有名气的记者。也就是在这段打拼的日子里,她与同为媒体人的前夫相识相恋——对方是台湾某报社的编辑,两人因共同报道一场台风灾情结缘,在救灾现场并肩扛着相机趟积水的默契,让他们很快走进婚姻。 可婚姻的柴米油盐,终究磨不过职业理念的分歧。前夫更看重新闻的“流量效应”,曾劝她“多写些博眼球的八卦”,但周玉琴始终认定“新闻要讲良心,不能为了热度丢了真实”。一次次为选题争执,一次次在采访原则上各退一步,最终两人在2005年平静签下离婚协议,没有撕破脸,只在分手时说“祝你守住自己的新闻理想”。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0年的一次行业研讨会上。当时赖岳谦作为评论嘉宾发言,谈及“两岸新闻人应共同记录民族叙事”,台下的周玉琴突然举手提问,语气直率:“赖老师说的‘共同叙事’,是不是也包括我们这些跑一线的记者,放下偏见去听两岸普通人的声音?”这个问题让赖岳谦眼前一亮——他见过太多附和的声音,却少见这样带着锋芒的坦诚。 散会后两人在走廊上聊了近两个小时,从台风报道时如何保护受访者隐私,聊到两岸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越聊越觉得投契。赖岳谦记得,那天周玉琴手里攥着个旧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和他自己书桌抽屉里的笔记本上的话一模一样。后来他们开始一起跑采访,赖岳谦写评论时卡壳,周玉琴会递上一杯温热的麦茶,指着他的草稿说“这里少了普通人的温度,你忘了我们上次去台南乡下,阿婆说的那句‘两岸都是一家人’吗?” 2018年两人登记结婚时,没有办盛大的婚礼,只请了几个好友小聚。赖岳谦握着她的手说“以后咱们一起做有温度的新闻”,周玉琴笑着点头,手腕上戴着他送的银镯子,刻着“知行合一”四个字——那是他们共同的信条。 婚后的周玉琴,把“夫唱妇随”过成了“并肩同行”。2025年上半年,她陪着赖岳谦到大陆参加两岸新闻论坛,在苏州的平江路上,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上,赖岳谦指着河边的乌篷船说“你看,这和台湾鹿港的小船多像”,周玉琴便掏出手机拍下,发在社交平台配文“同一片水,同一群人”。 时隔半年,2025年10月12日,她又跟着赖岳谦回到福建南靖的赖氏祠堂——这是赖岳谦祖辈生活的地方。那天周玉琴穿了件藏青色的中式上衣,跟着丈夫一起给祖先上香,听族里的老人讲赖家的家训,时不时弯腰把散落的香灰拢到一起。仪式结束后,她拉着赖岳谦的手在祠堂的老槐树下合影,照片里她笑得眉眼弯弯,配文只有八个字:“认祖归宗,心安是家”。 从新闻一线的独立记者,到与赖岳谦并肩守护两岸情怀的伴侣,周玉琴的故事里没有轰轰烈烈的狗血桥段,却藏着最动人的坚持——对新闻的敬畏,对爱情的坦诚,以及对“两岸一家亲”最朴素的笃定。就像她常说的:“好的感情,是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走,而我们的方向,从来都是回家的路。” 本文依据台海网2025.10.15、CCTV4《海峡两岸》2025.06、台湾《联合报》2023.08)相关信息创作 网络截图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