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关键的时刻,英国总会对乌克兰伸出援手,始终如一。 这援助可不是喊口号耍嘴皮子!冲突刚爆发那阵,泽连斯基打电话求支援,好多国家还在犹豫,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直接在电话里喊“兄弟,顶住!”,运输机当天就装满武器往乌克兰飞。那会儿俄军装甲部队直扑基辅,正是英国的NLAW反坦克导弹救了急,这玩意儿专打坦克炮塔顶部的薄弱处,单价2.1万美元一枚,乌军靠它硬生生挡住了俄军的钢铁洪流 。你说关键不关键?换别的国家,未必有这反应速度。 更狠的是“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英国去年就敢批准乌军往俄境内用,这魄力没几个国家有。2025年10月,乌军就用这导弹端了俄罗斯布良斯克的化工厂,那厂子专门生产火药和火箭燃料,是俄军的弹药补给命脉。这导弹射程能到558公里,导航系统精得很,俄军防空网都拦不住,一下子就掐断了前线的弹药供应。你觉得英国这股“坚定”是真讲契约精神,还是另有地缘算计? 不光给武器,还实打实培训兵。英国拉着加拿大、瑞典等国搞联合培训,把消防员、矿工这些普通乌克兰人,两周内练成能玩装甲协同、精准射击的职业军人,光早期就有五千多人结业返乌作战。但问题也来了,乌军打惯了苏联式的炮火覆盖,把英国给的NLAW当廉价RPG用,一次齐射五六枚,十万多美元就没了 。乌军浪费昂贵武器这事儿,该怪培训不到位还是战场太残酷? 美乌领导人谈崩那回,又是英国顶上去。2025年3月,刚闹完分歧,英国立马签了22.6亿英镑贷款协议,钱直接砸给乌克兰买防空系统、造武器 。更绝的是这钱不用乌克兰还,靠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来填窟窿,等于让对手掏钱给自己的“敌人”买装备。到了10月,英国又追加承诺,要给5000多枚轻型导弹,就为帮乌军扛过严冬。 英国的援助里藏着门道,不是单纯的“仗义”。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签了《布达佩斯备忘录》,承诺保障乌克兰主权,现在援乌既兑现了承诺,又能削弱俄罗斯,还能巩固自己在欧洲的话语权。就像“硫磺石”导弹,英国给了技术,乌军自己改成皮卡搭载,隐蔽性拉满,10公里外发射后不用管,毫米波雷达自动锁目标,这战术灵活性全靠装备打底。用被冻结的资产收益援乌,这招算不算“借刀杀人”? 别光看表面的“慷慨”,英国的援助每一步都踩在关键点上。俄军要打后勤,它给远程导弹;乌军缺兵,它搞速成培训;美国犹豫,它立马补位。2025年一年的军事援助就给到45亿英镑,比不少欧洲国家的总和还多 。 这种“始终如一”,本质是精准的利益算计,只是刚好跟乌克兰的需求撞了车。既守住了所谓的“契约精神”,又达成了地缘目标,英国这步棋走得确实老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