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峰会现场 突发这一幕! 10月26日,特朗普在吉隆坡东盟峰会现场宣布美国将与泰国签署关键矿物协议,同时与柬埔寨、马来西亚达成重要贸易协议。这波密集操作瞬间成为全球焦点。 不同于2017年首次参会时“东盟式握手”的尴尬场面,这次特朗普明显是有备而来,老练了很多。毕竟距离选举越来越近,他急需在外交场上拿出亮眼成绩,而东南亚作为全球经贸和资源的重要枢纽,自然成了他的“秀场”。从出发前就频频释放期待,到峰会现场集中官宣协议,每一步都透着强烈的造势意味。 关键矿物协议绝对是核心看点,瞄准的都是稀土、镍、钴、锂这些“工业香饽饽”。这些资源可是电动汽车电池和国防技术的核心材料,美国一直想摆脱对单一来源的依赖,这次跟泰国合作,就是想把东南亚的关键资源供应链攥在手里。协议大概率会以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形式推进,重点搞矿产开发、加工和回收的全产业链合作,说白了就是想牢牢把控资源主动权。 贸易协议这边则暗藏玄机。要知道,之前美国对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都征收19%的“对等关税”,柬埔寨之前甚至面临49%的高额关税威胁。这次达成合作,美国压根没提降关税,只是对部分商品给了零关税豁免,还附加了严格的原产地规则。这种“关税换市场”的操作,完全是特朗普一贯的“美国优先”风格,既想抢占东南亚市场,又不愿真正让利。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还顺带搞了波政治造势。他当场见证了泰柬两国和平声明签署,柬埔寨首相更是直接提名他竞逐诺贝尔和平奖,这波“戴高帽”让特朗普的“和平缔造者”形象瞬间拉满。 不过这些协议的落地前景真不好说。之前美国跟越南、印尼等国达成的不少口头协议,都因为关税细节、转运问题等争议陷入停滞,至今没什么实质进展。而且东盟国家大多精明得很,知道不能在大国之间选边站,中国可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年积累的产业链协同可不是一纸协议就能替代的。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跟美国合作就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拿到些外资和技术,另一方面要面临选边站的风险,还得提防美国反复无常的政策。毕竟特朗普政府之前就有过签完框架协议又突然加征关税的操作,不少国家都吃过亏,这次肯定会心存顾虑。 说到底,特朗普这波“协议三连”,本质就是场服务于选举的精准政治秀,核心诉求从来不是助力东南亚国家发展。对内,他要靠这些看似重磅的外交成果,在中期选举前拉选票、造势加分;对外,是想以最低成本绑定东南亚国家,抢占关键资源、把控区域市场,同时制衡地缘竞争。但协议里没有实质关税让利,还藏着诸多附加条件,再加上美国政策向来反复无常,东盟国家也不愿轻易选边站,这样缺乏共赢基础、满是政治算计的合作,最终大概率只是“纸上谈兵”,落地前景实在堪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东盟论坛 东盟 东盟大会 东盟交流会 中国东盟研讨会 东盟会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