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撞击人群、撞击之后下车补刀”的恐怖袭击手段,相比于“持枪扫射人群”,是否潜在危害和破坏力更高? 特别是在某些禁枪力度较大的国家。若如此,有什么好的防范手段? ------------------------------------ 枪击案的平均受害者是8人。这是基于美国的数据得出的。 其实很好理解,枪的主要意义在于弥补单体之间的杀伤力。比如两个人单挑,有枪且经受过一点射击训练的那个(很少一点训练就够)胜率几乎可以来到95%以上。 躲子弹比你想象中要难的多。 但是问题在于,枪支的大规模杀伤性其实并不凸出。 首先枪声很响,你开枪的声音如果没有消音器几乎很难被掩盖。 其次枪击案会多发的地区,必然民众有持枪传统。比如如果你在德州搞枪击案,其实杀不了两个人就会被路人反杀。并且哪怕其他人没有携带枪支,对于枪支的熟悉也会让有持枪传统地区的人们知道如何应对。 例如最快速度找掩体,或者如果离得近立刻扑倒持枪者。 电影《爱尔兰人》里就有类似的说法,卡车司机工会主席在法庭上被枪击,凶手几乎立刻就被周围人赤手空拳制服。因为法庭空间狭小,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几个男人上去立刻扑倒持枪者。按住他的手不让枪口对人。 “如果有人持刀,远离他,如果有人持枪,扑倒他。”就是当时的台词。 因此美国的枪击案凶手往往会选择学校这类地方。 因为学校是一个天然的枪击案现场。 人多,且大部分都是孩子或者年轻人,学校禁枪,并且学校空间很大。 而汽车的危害被远远低估了。 其实汽车才是袭击的最好工具。 首先它很容易得到,哪怕你没钱,其实你也可以尝试偷抢一辆车。汽车满大街都是。 其次,汽车可以确保没什么人反杀你,因为人类在汽车面前非常非常脆弱。 只要你维持40迈左右的速度,不可能有人能徒手阻拦你。 并且汽车的杀伤性其实很大。 子弹如果只是打中你的四肢,特别是现在的制式子弹,其实以医疗机构的水平把你拉回来很容易。 《匹兹堡医护前线》最后的剧情就是应对枪击案,可以看到有大量惨叫的受害者,那种其实反而没什么大碍。 那些已经没反应的受害者才是最危险的。 但汽车对人的伤害很大,轻轻一碰就极其容易让你内脏破裂。 哪怕你侥幸没死,重伤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你看到那些被撞飞出去的人,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了。 更别提那些被碾过去的人。 至于下车补刀? 哥们你什么时候见过坦克兵下车补刀的?
“车辆撞击人群、撞击之后下车补刀”的恐怖袭击手段,相比于“持枪扫射人群”,是否潜
茶坊中品茗人
2025-10-26 13:3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