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高明!在APEC峰会即将举行之际,韩国总统李在明对特朗普突然喊话了!10月23日,根据外媒报道,李在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借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举行会谈的可能性不大,但两位领导人若有机会会晤,韩方将热烈欢迎并积极提供支持。 李在明这声喊话选的时机简直是踩在刀刃上的精准,刚巧卡在朝鲜试射高超音速导弹不到48小时,APEC峰会开幕前一周的节骨眼上,这时间点拿捏得比钟表还准,明摆着就是给朝鲜递话。 朝鲜10月22日试射的两枚“火星-11戊”型短程弹道导弹可不是普通武器,搭载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能轻松突破韩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这种技术级别的展示与其说是军事测试,不如说是递出了一张带着威慑力的“对话名片”,李在明48小时内跟进表态,等于精准接住了这张名片。 作为2025年6月才以49.42%高票当选的韩国新总统,这场在庆州举办的APEC峰会是他就任后主办的首场重大多边活动,对外展示外交能力的需求迫切。 他太清楚半岛问题的微妙——喊早了容易被朝方视作施压,喊晚了又会错失峰会前的舆论窗口期,偏偏选在导弹试射余波未平、各国代表团陆续启程的节点开口,既避免了沦为无的放矢,又给足了朝美双方反应时间。 喊话内容的分寸感更见功力,一句“可能性不大”先给外界打了预防针,避免韩方因过度期待陷入被动,后半句“热烈欢迎并积极提供支持”又留足了斡旋空间,这种话术恰好贴合当前朝美互动的温度。 9月金正恩就在最高人民会议上提过“对特朗普总统有着美好的回忆”,只要美国放弃无核化执念就愿见面,而特朗普9月3日还在社交媒体上炒作中俄朝“筹谋对抗美国”,两边看似对立的表态里藏着对话的缝隙,李在明的喊话正好卡在这道缝隙里。 2019年6月的“板门店会晤”就是现成的参照,当时特朗普在日本G20峰会后突然赴韩与金正恩见面,成为美朝外交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那种“多边场合催生双边突破”的模式早被证明可行。 李在明显然想复制这种可能性,毕竟朝鲜9月底刚派外交部副部长金先敬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这是时隔七年后的高层重返,本身就是对话意愿的强烈信号,他的表态等于把APEC变成了承接这一信号的平台。 韩国国内的民意基础也得算进这笔账,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吸收统一”的人群仍占一定比例,这意味着对朝政策不能过于激进。 喊出“积极提供支持”既能安抚国内希望缓和半岛局势的民众,又不会被保守派扣上“妥协”的帽子,毕竟前提是“两位领导人若有机会会晤”,把主动权完全交了出去。 这种平衡术他早就熟稔,当年在城南市长任上推行无偿校服等福利政策时,就曾顶住朴槿惠政府的压力,在民粹指责和民生需求间走出了中间路线。 更微妙的是对美关系的拿捏,特朗普作为美国前总统,其对朝态度仍有重要影响力,李在明的喊话等于间接向美国传递了“韩方愿意搭台”的信号,既不冒犯现任美国政府,又能撬动特朗普阵营的反应。 而对朝鲜来说,韩方的支持承诺能减少其与美会晤的后顾之忧,毕竟2018年新加坡会谈、2019年河内会谈的波折让朝鲜对单边接触心存戒备,有了韩方的公开背书,等于多了一层安全缓冲。 这场喊话本质是场精准的外交卡位,既借朝鲜导弹试射的热度强化了半岛议题在APEC的权重,又以“支持者”而非“主导者”的姿态站稳立场,既展示了韩国的地区调解能力,又为自己的新政府积累外交资本。 毕竟对刚上任四个月的李在明来说,能在首场重大多边活动中推动半岛议题破局,比任何空洞的合作宣言都更能巩固国内支持,这种把时机、分寸和利益算计得明明白白的操作,确实配得上“高明”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