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虚拟号诈骗的新闻我忍了 看到专家分析原因我也忍了 可是看到运营商说自己也流汗流泪我实在忍不住了 最近反诈专题会上都在强调综合治理,可普通人接到虚拟号诈骗电话时的无力感,始终没变。几年前徐玉玉案发生时,171号段实名制漏洞就被反复提及,现在技术手段升级了,人脸识别和联网核验都用上了,但诈骗分子改用虚拟拨号设备,把境外号码伪装成国内号码。 运营商内部人士说,他们每天用大数据模型筛查可疑号码,去年一个省就处理了四十七万张卡。可问题在于,诈骗脚本已经进化到社交平台交互和支付转账为主,单纯拦截电话如同堵水时只堵一个口子。更关键的是,语音业务在运营商收入中只占7.4%,指望他们为这点利润故意放水或许有失公允,但积极性不足也是事实。 山东通信管理局开会提到要建立“五清”台账,湖南则在强调人防技防创新。这些举措的方向是对的,但普通人更关心什么时候能少接到几个诈骗电话。有反诈专家说,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打击基本已消失的虚拟号码,而是全链条协作。其实老百姓要的很简单:要么彻底管住虚拟号,要么直接屏蔽高风险号段。中间地带的代价,始终是普通人在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