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祭出最后的绝招了?外媒专家猜测,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5 16:51:14

美国要祭出最后的绝招了?外媒专家猜测,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请问中国你如何招架? 其实所谓美国的“最后绝招”,说白了更像纸老虎,看着唬人实则虚得很。真要动起手来,先扛不住的未必是中国,这些招数早被提前看穿,应对的法子早就备好了。 先说说稀土这根命脉。美国嘴上喊着反制,身子却诚实得很。数据摆着呢,美国95%的稀土都得靠进口,其中75%直接来自中国。更要命的是军用领域,那些高端战机、导弹里的高性能磁铁,对中国的依赖度近乎100%。 去年五角大楼叫停F-35生产,就因为发现发动机里的关键磁铁是中国造的,压根没替代品。现在台军盼星星盼月亮的F-16V战机,拖到2025年还没交货,核心原因就是中国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连军用相关的特种电机都禁了。 美国不是没想过自己搞产能,五角大楼去年给本土最大稀土企业注资4亿美元,想扩产建第二工厂。 可现实是骨感的,截至2025年初,美国稀土开采量才占全球3%,加工产能更是连零头都算不上。规划的1万吨磁体产能要到2028年才有可能实现,现在全球85%的稀土加工产能还攥在中国手里。这中间的时间差,哪是说补就能补上的,真等美国产能起来,中国早把产业链升级好几轮了。 再看把中企踢出全球股市这招,说白了这招早就不管用了。这几年中概股早就在往回走,港股成了天然的避风港。 港交所2018年就改了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今年又搞了“科企专线”,上市通道通得很。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这些企业,美股上市没一年就启动回港计划,搞“美股+港股”双重上市,就是怕哪天被卡脖子。 市场的承接力更不用愁。2025年港股日均成交额都突破2000亿港元了,禾赛科技回港上市就募到41.6亿港元,创下近四年中概股回港融资的纪录。证监会还特意简化了备案程序,企业想回来分分钟能通过。 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里明说要“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这架子搭得稳稳的。美国真要踢人,无非是把自己市场的门关上,国际资本转头就通过港股买中国资产,亏的是美国投资者没了好标的。 至于SWIFT支付体系,这招更像是双刃剑,砍人先伤己。中国早就在铺自己的路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现在可不是小打小闹。 截至2023年底,参与者就有1481家,直接覆盖182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多家银行。俄罗斯的NBD银行、巴西的交银BBM都成了直接参与者,中俄之间的结算早就通过CIPS和俄罗斯的SPFS系统对接了,根本不用看SWIFT脸色。 欧洲那边更是嘴上硬心里软。前脚欧盟贸易负责人还打电话邀请中国商务部部长去布鲁塞尔谈稀土问题,后脚就跟着美国制裁中企,说白了就是被美国逼着做交易。 可他们心里门儿清,真把中国踢出SWIFT,欧洲企业和中国的万亿级贸易怎么结算?能源、汽车这些行业得承受多大损失。这种矛盾劲儿,注定了制裁只能装装样子,真要动真格,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欧洲的大企业。 中国从来不是被动招架,而是早有布局。稀土出口管制精准卡向军用领域,申请军事用途直接“自动拒绝”,一下就捏住美国军工的七寸。 资本市场上,港股和A股形成联动,中概股回来不仅能融资,还能对接内地产业链资源。支付体系里,CIPS的朋友圈越扩越大,连汇丰、渣打这些国际银行都早早就成了参与者。 说白了,美国这些招数都是多年前的老套路,早就被研究透了。现在全球产业链盘根错节,中国既是资源供应方,又是大市场,哪是随便踢出局就能搞定的。 真要撕破脸,美国的军工产能、资本市场流动性、跨国企业利益都会受冲击,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顶多喊喊口号,真要落地,美国自己先得掂量掂量代价。那些外媒专家的猜测,更像是制造焦虑的噱头,没看清早就变了的攻守格局。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