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老曾说过,当年苏联不攻打中国,并非因为惧怕中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意识到一旦

女王慧姐 2025-10-25 08:13:42

温老曾说过,当年苏联不攻打中国,并非因为惧怕中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意识到一旦开战,自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1969年,中苏边境局势异常紧张,苏联之所以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实则是权衡利弊后发现,战争的代价远超其承受能力 。 首先,美国的态度是苏联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当时,美苏冷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美国在欧洲部署了30万大军,导弹直指苏联核心地区 。倘若苏联将主力部队调往中国战场,美国必定会趁机联合北约从西线发动进攻 。美国甚至放言:“如果苏联对中国使用核弹,美国将对苏联本土发动核打击” 。此外,美国还暗中向中国提供情报,使中国能够及时掌握苏联军队的动向 。美国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希望中苏冲突,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苏联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一旦与中国开战,后方很可能被美国端掉,这笔买卖实在不划算 。 其次,中国的核力量让苏联有所忌惮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氢弹,虽然当时导弹射程有限,但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苏联曾考虑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但中国早有防备 。1969年9月23日,中国在新疆马兰基地试爆地下原子弹,一周后又空投了300万吨当量的氢弹,向苏联表明中国也具备核反击能力 。中国还放出狠话:“如果苏联敢轰炸中国,中国就把核弹扔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基地,然后让8亿人向苏联进军”,这让苏联陷入了两难境地 。 再者,苏联的后勤保障存在严重问题 。苏联若要攻打中国,粮食、弹药等物资都需依靠西伯利亚铁路运输,然而这条铁路冬季常被大雪掩埋,夏季又容易因洪水塌方 。中国更是明确表示,一旦开战,将第一时间炸毁铁路枢纽 。届时,300万苏军在前线将面临断粮断弹的困境,成为活靶子 。此外,当时苏联经济已经出现问题,打一场战争每天需耗费5亿美元,而苏联的资金储备仅有30亿,根本无法支撑长期战争 。 最后,中国做好了全民抗战的准备 。当时,中国将工厂迁至山区,如沈阳的飞机厂迁至陕西汉中,山西的兵工厂迁至贵州深山,北京的机关也在河北修建了地下指挥室 。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准备打持久战,苏联若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即便兵力再多也无济于事 。 还有一个小插曲,苏联后来试图与中国谈判,柯西金拨打中苏热线,却被中国话务员拒绝,称“修正主义者没资格说话” 。后来柯西金借参加胡志明葬礼之机,辗转20个小时飞到北京机场,才得以与周恩来总理会面 。两人交谈3个多小时后,决定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 。此时苏联也意识到,中国的军工生产速度不断加快,每月生产的坦克数量是苏联的2倍,再拖延下去,对苏联更加不利 。 温老认为,当时中国没有与苏联硬拼,而是通过智慧,找准了苏联的软肋,使苏联陷入“打不起”的困境,这才是真正的高明之处 。

0 阅读:19
女王慧姐

女王慧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