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最近在云南红河州又挨罚了,这次不光公司被罚一万块,连负责人也被立案调查——就因为平台长期给那些没证的司机和车辆派单。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滴滴明知故犯。监管部门早就要求清退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结果记者去问滴滴客服,对方居然直接说对合规证件“没有硬性要求”,只是“引导办理”,理由是要“保证运力”。 这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因为合规问题被罚了。去年济南分公司就因使用无证车辆被罚了上百次。在投诉平台上,关于滴滴无证运营的投诉都有八十多条。 要我说,滴滴这波操作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边嘴上说着配合监管,另一边为了维持运力规模,对无证司机睁只眼闭只眼。反正罚款金额也不大,比起全面清退无证司机带来的运力损失,可能挨罚还更“划算”些。 但这次红河州的处罚释放了个新信号:开始追究个人责任了。以前都是罚公司,现在负责人也要被查,这招确实能戳到痛处。毕竟罚公司钱可能不疼不痒,但涉及到个人,管理层的重视程度肯定不一样。 网约车行业发展到今天,早该告别野蛮生长了。乘客安全不能总为平台运力让路,合规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希望这次“企业+责任人”的双重惩戒能真正倒逼平台把合规落到实处,别总抱着侥幸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