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花钱买刀让别人捅自己”,中方考虑削减人权办预算 联合国最近有个冷门议题突

萧兹探秘说 2025-10-24 18:56:30

不再“花钱买刀让别人捅自己”,中方考虑削减人权办预算 联合国最近有个冷门议题突然炸了锅,就是人权高专办(OHCHR)的预算问题。中国和俄罗斯牵头,拉着几个国家直接提了要大幅砍这个部门的经费,欧美那边当场就有点懵,脸色难看极了。 这事说穿了一点不复杂,就是没人愿意再当冤大头了。人权高专办那点账本其实早被看透了,两年算下来要花6个亿,其中三分之一是会员国按规矩交的强制会费,剩下一大半都靠“自愿捐款”撑着。 这自愿捐款听着挺温情,实则早成了欧美手里的操控杆——谁掏的钱多,就能“定向”指定钱花在哪,甚至直接定调查对象。等于说,他们拿着自己的钱,再拉着别人的钱,一起给自家人站台,顺带还能给不顺眼的国家挑刺。 最明显的就是那份调查报告清单,过去几年里,中国硬生生被写成了“常客”,挨点名的报告快凑够30份了。再看美国,种族矛盾闹得沸沸扬扬,校园枪击案层出不穷,警察暴力执法新闻没断过,可被人权办正儿八经盯上的报告才6份。以色列9份,乌克兰15份,这种明摆着的“选择性失明”,谁看了都明白这不是监督,是拿着人权当幌子搞政治审判。 中国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每年真金白银地交着钱,转头就被人家拿着这些钱当“刀”使,对着自己指指点点。哪有花钱请人骂自己的道理?换做普通人,也受不了这委屈。俄罗斯更直接,早就说过人权议题被玩成了“武器”,这机构早偏离了联合国宪章里说的中立原则。所以这次两国干脆不废话,直接从钱上动手,算是忍到极限后的反击。 中俄提的方案其实挺实在:把强制会费的占比提上去,相应压缩那些能被操控的“自愿捐款”空间。意思很明确,以后这钱该怎么花,得按规矩来,不能谁钱多谁说了算。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提议把砍下来的钱转去做实在事。 这一下算是戳中了欧美的痛处。欧盟立马跳出来喊,说这会“削弱全球人权体系”,德国、加拿大也跟着附和,呼吁大家接着给钱。可背地里他们怕啥,谁都清楚。以前靠着花钱操控人权办,想批评谁就给谁出报告,干涉别国内政时总有个“正当理由”。现在这渠道要被堵上了,以后再想指手画脚,底气就没那么足了。 更让欧美尴尬的是,联合国本身早就快没钱了。秘书长古特雷斯之前就喊过,机构快到破产边缘了,得裁员两成,连维和行动都得缩水。而美国自己还欠着30多亿美元的会费没交,这会儿中俄提预算改革,既有道理又占着现实便宜,他们想反驳都找不着硬理由。 其实这哪是简单的砍预算,分明是场规则之争。以前欧美靠着“出钱定规矩”,把人权办变成了自己的发声筒,现在中俄带着发展中国家抱团反击,就是要把这跑偏的机构拉回正轨。古巴、伊朗这些常年被人权办“重点关照”的国家,这次也跟着站出来,要求改掉那些“单边调查”“选择性审查”的毛病。 2023年联合国大会上,西方推涉俄人权决议时,中国就投了反对票,说那提案就是“政治工具的包装纸”。现在直接动预算,算是把被动应对改成了主动出招。毕竟人权这东西,不该是外交博弈的敲门砖,更不能是干涉内政的借口,原本就该是尊重平等、实实在在帮人解决问题的。 欧美现在大概还没适应这种角色互换,以前都是他们拿着钱包指点江山,现在钱包的话语权要被重新分配了,自然坐不住。但趋势摆在这里,全球不是只有他们的声音算话。那些看似枯燥的预算数字背后,其实是旧秩序在松动,多极化的影子越来越明显。 说白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花钱买刀让别人捅自己的傻事,没人会一直干下去。这一刀砍下去,砍的是欧美操控的特权,也是在给全球治理重新立规矩——以后想让人信服,得靠公平实在,不是靠钱和话语权压人。这场博弈才刚开头,接下来怎么发展,估计有的看了。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