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新加坡的紧张不是空穴来风。2024年本该是新加坡港口风头正劲的一年,货轮穿梭、吞吐量创新高,单是卖船用燃油就卖了全球六分之一,数据好得让人眼红 可繁荣的背后,新加坡却很清楚靠一条马六甲海峡吃饭到底多脆弱,尤其是当中国这位“主顾”开始另寻出路时,饭碗立马就不稳了。 新加坡的经济本来就和马六甲海峡绑得死死的。这个仅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家,经济总量能把周边国家甩开一大截,说白了就是吃到了地理红利。 每天穿越马六甲的货船里,有一大半涉及中国,光靠中国的货和船,新加坡不但收到了引航、停靠、维修的钱,还带动了17万人就业。 中国85%的能源进口也得走这条海峡,可以说这条水道让新加坡吃香喝辣。但赚钱的同时,风险也就在身边,一旦中国不再依赖这条水道,日子立马就不好过了。 更微妙的是,新加坡拿着从中国赚来的钱转头送给了美国。美国长期把军舰和基地放在新加坡,说是保护这个枢纽,但实则眼睛时刻盯着来来往往的中国货轮。 新加坡每年花大钱配合美国的军事需求,但这些钱不就是收中国船队的“过路费”吗?中国不只是要掏钱包,还得让美国借这个地利掣肘自己,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局面让新加坡捧着金饭碗却很难安心。 中国早意识到不能总是依赖马六甲,手里要有别的路才行。这几年中国一边修北极航线,把货物直接走极地送去欧洲,路短了时间省了油钱,连欧洲的水产品都愿意改道绕开新加坡; 另一边则通过中缅和中俄的油气管道以及手里有瓜达尔港等新出海口,把能源通道拉到了陆上和多元海路。 不靠马六甲这根线,眼看就把新加坡老本行的生意分了出去。数据显示,中国经过马六甲进口的能源比重从过去的85%减到现在的68%,新加坡港口的吞吐量每年下滑。2025年一调整航线,新加坡相关企业市场大跌。 新加坡当然不是没打算自救,忙着去找印度帮忙联手巡逻马六甲海峡,想拉盟友来巩固自己的“守门人”身份。 结果人家马来西亚和印尼直接拒绝,新加坡又成了孤家寡人,急得直跺脚。新加坡还努力搞自动化、扩建大士港,可如果货轮不来,港口再先进也养不活城市人口。 更要命的是,中国和周边还有新深水港在建,北极新航线的份额不断扩大。只要中国新通道建得越来越多,等于直接掐住了新加坡养家的路。 新加坡眼下的忧虑来自现实,也来自未来。靠着地理优势赚的钱,到头来却被别人握住命门。拼命想找外援保住老本行,可局势变了就再难回头。 不是新加坡自己停下脚步,而是新对手已经换了赛道,主顾也能自己修路抄近道。这么下去,新加坡的“金饭碗”真有可能变成了冷板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