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作为台当局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承诺,台湾不仅要将台积电搬到美国,就连整个涉及芯片的生态系统统都搬到美国! 2025年10月,台湾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在一次加拿大媒体的采访中,做出了一项震撼世界的承诺。她明确表示,台湾不仅将台积电的最先进芯片生产线搬到美国,甚至连整个半导体产业的生态链都将“打包”搬到美国,包括从芯片设计、原材料供应到制造等环节。 这一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台湾政商界以及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强烈反响。这背后的动向是什么?萧美琴这一言论的背后是否藏有更深的政治与经济考量? 台积电,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领军企业,其在全球芯片生产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过去几年,随着全球对高端芯片的需求激增,台积电成为全球技术竞争的重要焦点。 如今,随着台积电宣布将核心生产设施迁至美国,萧美琴的言论无疑是给这一趋势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背书。 台积电的迁移计划,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决策。尤其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谁掌握了先进芯片技术,谁就掌握了全球科技发展的命脉。 早在2020年,美国政府就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大力推动国内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并为台积电提供了丰厚的财政补贴,鼓励其在美国建立生产设施。 这一计划如今看似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而萧美琴的言论,实际上是将台湾与美国之间的半导体合作关系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尽管台积电核心技术仍由中国台湾地区掌控,然而,随着关键生产环节向美国转移,中国台湾地区在技术主导权与产业链话语权方面,恐将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 而且,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一部分,台湾本身也需要依赖周边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如果美国能够顺利掌控台积电的生产线,那么台湾的半导体行业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可能被边缘化。 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这次萧美琴的表态,令人关注的焦点不只是台积电的生产线转移。她提到的“整个生态系统”转移,意味着什么? 半导体行业的生态系统包括从硅晶圆的供应商、化学品供应商到设备厂商等多个环节。台积电不仅仅是代工厂,它背后庞大的产业链支持系统,构成了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基石。 如果这些环节也都被美国吸纳,那么美国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半导体行业的全面掌控。而这对台湾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台湾的产业链会受到明显的冲击,台湾本土的半导体企业甚至可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美国正在逐步建立一个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生产基地。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以及地缘政治博弈,台积电和其他相关公司在美国的“扎根”已经成为事实。 美国不仅希望通过台积电将高端芯片的生产能力引入本土,还希望借此重构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逐步削弱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崛起。 萧美琴的言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考虑到了台湾当前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挑战。从长远来看,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台湾需要与美国加强合作,获取技术优势和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台湾必须保持自身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如果台积电及其相关产业链全部迁移到美国,台湾将不仅仅失去制造能力,还可能失去自主技术研发的空间。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逐渐“美国化”,台湾是否还能在全球产业链中维持独立性,将是未来需要深思的问题。 日本和韩国也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与美国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对于台湾来说,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不仅仅是一次产业布局的调整,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战略考量。 无论如何,未来半导体产业的格局将不再是简单的生产、销售模式,而是一场涉及技术、政治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深刻变化。 台湾能否保持其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地位,或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真卖台,萧美琴抛“台积电生态系全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