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2020 年闻泰刚完成收购时,不少人觉得是 “蛇吞象”。毕竟安世是有 60 年历史的欧洲巨头,全球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芯片,小到车门锁、座椅调节,大到动力系统,都离不开这玩意儿。可谁也没想到,闻泰没办庆功宴,反倒派 20 名技术专家带着精密仪器钻进了荷兰工厂。 他们没盯着眼前的利润,而是天天拆解产线、记录工艺,同时在东莞、上海悄悄建基地。等荷兰反应过来时,安世中国的产能已经占到全球 72%,连最关键的封装测试环节,70% 都放在东莞工厂做。这哪是 “搬家”,分明是把核心家底挪回了自己地盘。 2025 年 9 月,荷兰终于动手了。美国刚出台 “50% 穿透规则”,荷兰就立马援引冷战时期的老法律,冻结安世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还把闻泰派的高管停了职,甚至想把股份交给第三方托管。他们算盘打得精:卡住系统权限、断了资金链,中国资本总得服软。 可荷兰彻底算错了。闻泰早在 2021 年就搭好了国内备用系统,荷兰这边一断权限,东莞工厂的生产线照样转。更狠的是供应链 — 闻泰早把欧洲供应商换成了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这些本土伙伴, 关键原材料国产化率飙到 75%,连 3 个月的安全库存都备足了。荷兰想卡脖子,却发现对方早换了 “供血通道”。 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商务部直接叫停东莞工厂的出口,要知道这里承担着安世全球 60% 以上的出货量,欧洲车企的订单全从这儿走。 紧接着又对镝、铽等稀土实施管制,而这些正是生产车规级芯片的必需品,全球 82% 的关键稀土都来自中国。荷兰抢了个空壳工厂,没原料照样开不了工。 这下欧洲车企彻底慌了神。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先扛不住,部分生产线开始减产,内部人士爆料 “下周芯片可能就耗尽”; 宝马、奔驰急着把芯片优先给高端车型,中低端车交付周期从 2 个月拖到半年多,经销商说热门车型加价都抢不到。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警告说再解决不了,100 万辆车要停摆,损失得有 200 亿欧元。 最打脸的是技术反超。荷兰以为攥着研发命脉,没想到闻泰早把研发资金往国内挪。上海实验室砸 20 亿攻关,推出的 SiC 模块成了电动车的 “电力心脏”,性能比荷兰工厂的还稳,连全球电子成就奖都拿了。 2024 年闻泰研发投入飙到 2.84 亿欧元,是收购初期的两倍多,专利申请从每年十几件涨到 110 件,中国基地彻底成了技术核心。 荷兰这下骑虎难下了。奈梅亨工厂停摆三月,当地少了千万欧元税收,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只好主动找中国商务部谈。 反观东莞工厂,订单排到了 2026 年,80% 都来自本土车企,活得比欧洲基地还滋润。那些曾经嘲笑 “蛇吞象” 的人终于看明白:闻泰从一开始就没赌荷兰,而是把根扎在了中国。 这场博弈早超出了企业层面。美国想靠 “穿透规则” 锁死技术,反倒逼中国供应链加速自主;荷兰跟着起哄抢工厂,结果砸了欧洲车企的饭碗。最讽刺的是,安世本来快亏损了,是中资砸钱盘活的,2024 年净利润都近 23 亿元了,荷兰反倒卸磨杀驴。 这场 340 亿的收购案证明了一件事,把产业链的根扎在自己土地上,才是最硬的底气。 信息来源:中国网——企业自身受到影响,全球汽车面临“断供”,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