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开始对进口公交巴士加收百分之十的税,不碰卡车,只盯巴士,比亚迪在加州兰卡斯特的工厂造的车,也被算作进口,得交这笔钱,车是本地造的,工人是本地招的,可政策一出来,照样得掏钱。 这政策一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针对性也太强了。要知道,比亚迪在美电动巴士市场的份额可不低,加州不少公交线跑的都是他们家的车。偏偏这时候单拎巴士加税,还把本土工厂的产品归为进口,这哪是正常的贸易调控? 说起来,比亚迪兰卡斯特工厂是实打实的美国制造。从焊装到总装,全在当地完成,厂里的工人大多是周边社区的居民,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当初赴美建厂,本是响应美国本土制造的号召,现在倒好,政策一变,之前的努力全成了无效投入。 更让人费解的是,美国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安全。可这些电动巴士跑了这么多年,安全事故率远低于传统燃油巴士,数据摆得清清楚楚。真要谈安全,怎么不先规范本土老旧巴士的维护?说到底,恐怕是本土巴士企业竞争力跟不上,才靠政策撑腰吧?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规则里的双标。按照美墨加协定,部分车辆能按非美国成分核算关税,甚至有补贴。但中企造的车,哪怕扎根本土,连3.75%的关税抵消都拿不到。这种选择性执行,只会让海外投资者寒心,谁还敢放心来建厂? 我实在想不通,这样的政策到底保护了谁?本土企业没了竞争压力,反而可能失去创新动力;公交公司要多掏10%的成本,最后大概率转嫁到纳税人身上。看似是护短,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