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个短命穷国,至今未与我国建交,国王比国家还富,每年选妃   在非洲南部

顾议史实 2025-10-23 15:43:34

非洲有个短命穷国,至今未与我国建交,国王比国家还富,每年选妃   在非洲南部,有一个国家长期游离在中非友谊朋友圈之外,既不和中国握手,也不愿松开台湾的手。   这国家小得像个县,穷得像个村,王室却富得像个中东土豪,国王不仅富,还“选妃成瘾”,每年都要来一场“芦苇节”,让少女们为他跳舞“争宠”。   在非洲54国中,有53个都跟中国建交了,唯独斯威士兰还在“执迷不悟”,这国家不大,面积还没我们海南省大,人口也就一百多万,可它的存在感却不小。原因无他,全靠它那位国王,姆斯瓦蒂三世。   姆斯瓦蒂三世不仅是斯威士兰的国王,更是该国的“老板”。他可以解散议会,也可以任命总理,法律怎么改他说了算,财政怎么花他决定。   这不是夸张,是事实,这个国家至今还实行绝对君主制,放眼全球,和它“同类”的国家屈指可数。   王权高度集中,导致国家资源也集中到了一小撮人手中。国王一个人的财富,保守估计超过2亿美元,占了整个国家GDP的近一半,而他的子民呢?80%生活在贫困线下,很多人连基本的医疗和食物都保障不了。   讽刺的是,这样一个国家,居然还要靠台湾当局的“金援”过日子,王室富得流油,百姓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这不就是典型的“富不过皇亲国戚”吗?   再看看国王的排场:19辆劳斯莱斯、120辆宝马,每个王妃都有独栋宫殿,私人飞机在天上飞,地上还有王宫专属机场。   可普通人连公交车都不一定坐得起。人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艾滋病感染率全球第一,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一场感冒都可能要命。   说到斯威士兰国王,就绕不开“芦苇节”这出戏。这个节日原本是当地少女庆祝成年的传统仪式,但如今早已变了味。   每年到了八九月,全国各地的未婚少女就要集中到王宫前,赤裸上身,手持芦苇,在国王面前跳舞。   名义上是文化节,实质上是“皇家选妃大会”。国王姆斯瓦蒂三世会从中挑选新王妃,加入他的“后宫团”。   目前他已经拥有至少15个王妃,而他的父亲索布扎二世更夸张,有70多个妻子,子女多到记不清名字。   在现代社会,这种一夫多妻、国王选妃的制度不仅过时,还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更有甚者,有些少女并非自愿参加,而是因为家境贫寒被家人“推荐”参加,以期“改变命运”。   有人称之为“皇家婚姻彩票”,但这彩票的背后,是女性尊严的牺牲,更令人唏嘘的是,有些王妃受不了这金笼般的生活,选择逃离。   有一位“准王妃”甚至在婚前逃到了英国,寻求政治庇护。在国际上,这样的王室制度早已难以为继,但在斯威士兰,却被包装成“文化遗产”,继续大行其道。   斯威士兰至今不与中国建交,背后并非文化差异或历史恩怨,而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作为非洲最后一个与中国台湾保持“邦交”的国家,斯威士兰王室是台湾当局“金元外交”的重点对象。   台湾每年都要拨出一大笔预算“援助”斯威士兰,内容五花八门:从盖医院、修路,到聘请王室专属中餐厨师。这些投入,并没有真正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却确保了王室对台湾的“忠诚”。   斯威士兰之所以“逆潮流而动”,说白了,是因为国王不愿放弃这笔“稳定收入”,而中国强调的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并不会为了一纸“建交书”就向王室送钱送物。   但这种“逆行”能走多久?在非洲,中国已经是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斯威士兰虽然未与中国建交,但中国企业早已悄然进入,投资比重连年上升。   2022年,中国投资占斯威士兰总外资的6.4%,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由中国企业承包。比如由中国水电集团主导的穆帕克尼水坝项目,建成后将直接造福十万民众。   这说明,即使官方关系“冷淡”,民间合作已经“热身”。越来越多的斯威士兰商人看到了机会,组团访华、洽谈合作,私底下的声音已经在动摇官方的“坚持”。   更何况,国内舆论也开始发酵。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盲目崇拜王室,开始质疑这种封闭的体制和对台湾的依赖。   他们渴望接入全球化浪潮,渴望教育、医疗、就业机会,而这些,台湾给不了,但中国可以。   在国际外交这盘棋里,斯威士兰像个固执的棋子,卡在中国与非洲全面合作的大局上。它既不是对手,也不是盟友,而是一个“卡点者”,可惜,它卡得并不高明。   全球化讲的是趋势和效率,不是情怀和执念。一个连基本民生都无法保障的国家,却在领导人个人意愿下,拒绝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关系,这在今天看来,不是大胆,而是落伍。   更现实的是,台湾自身在国际上的“外交空间”也越来越局促,斯威士兰这样的小国,未来是否还能从这段“邦交”中捞到实惠,已是未知数。   而中国对非洲的态度一向明确:愿意合作,但前提是必须要尊重“一个中国”原则。 信息来源: 中国同斯威士兰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斯威士兰芦苇节——百度百科

0 阅读:158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