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空

洛风阐社会 2025-10-23 10:56:16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空军又要大批引进伊尔-78MK-90A加油机的消息出现在不少媒体和圈子里,引发了很大关注。 据泄露的俄罗斯军工文件显示,有“东亚客户”被曝正计划购买整整20架伊尔-78MK-90A大飞机,并计划2027年前交付。 俄罗斯现在的军火生意有多难?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罗斯的武器生产线早就偏向战场补给,原先的海外大单要么拖延要么搁置,连印度这个常年的“俄制武器铁杆买家”都扛不住了——要知道2018到2021年这三年,印度光从俄罗斯买武器就花了55.1亿美元,可现在连5.2亿美元的卡-31预警直升机订单都直接叫停,理由是担心俄罗斯没精力履约,连零件供应都保障不了。 印度一撤单,俄罗斯的军工企业瞬间有点“产能闲置”的尴尬,尤其是伊尔-78MK-90A的生产平台伊尔-476,年产量本来就只有3到5架,平时还得优先满足俄军自己的需求,现在少了印度这个大客户,生产线刚好有了空档。 这时候东方大国出手接下20架订单,等于给俄罗斯送了份“及时雨”,既帮他们盘活了产能,又能让他们快速回笼外汇——要知道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急缺稳定的外汇来源,这份订单的议价空间自然比平时大得多,说不定还能顺带谈下更优惠的维护和零件供应条款,这种“双赢”的买卖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 更关键的是,这20架加油机刚好戳中了东方大国空军的“刚需”。 别看现在运油-20已经服役,和歼-20编队加油的画面也见过不少,但架不住需求实在太迫切。 歼-20不加油时作战半径就有2000公里,能覆盖第一岛链,可加一次油就能再延伸600公里,直接摸到2600公里外的空域,这种远程打击能力的提升可不是小数目。 但运油-20的产能还在爬坡,短期内根本满足不了几百架先进战机的加油需求,之前引进的几架老款伊尔-78早就不够用了,相当于家里的“油库”一直处于半饱和状态。 伊尔-78MK-90A这机型选得也够精明,它比老款伊尔-78的载油量提升了不少,而且适配性极强,不管是歼-20、苏-35还是轰-6K,都能兼容它的加油系统,等于买一批飞机能服务整个机群。 要是换成买美国的KC-46,先不说人家根本不卖,就算卖,光适配俄制战机的改造费就得花一大笔,还得看美国脸色受各种限制,哪有买俄罗斯的这么省心。 再说了,中俄有苏-35军售的合作底子,当年24架苏-35谈了两年才落地,俄罗斯那会儿还怕技术被“抄作业”,现在形势变了,巴不得赶紧把成熟装备卖出去,谈判效率肯定高得多,2027年前交付的时间表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波操作里藏着的战略眼光更值得说道。 加油机从来不是普通装备,而是“战力倍增器”,20架伊尔-78MK-90A形成规模后,能让空军的远洋训练频率翻好几倍,不管是南海维权还是西太平洋巡航,战机滞空时间能直接延长40%以上。 而且现在西方总想着用岛链围堵,有了这些加油机,等于直接把“防御圈”往外推了上千公里,这种威慑力可比单纯买几架战机管用多了。 更妙的是时机拿捏得准,俄罗斯现在正需要靠谱的合作伙伴,东方大国这时候下单,不仅能拿到实惠的价格,还能巩固两国的军事合作基础。 之前俄罗斯对核心装备出口还藏着掖着,苏-35的谈判就磨了两年,现在滞销背景下,说不定还能争取到技术升级的附加服务,比如让加油机兼容国产的数据链系统,这种“额外福利”在平时根本没机会谈。 反观西方,一边制裁俄罗斯不让卖武器,一边又怕东方大国趁机补强,只能干着急,这波“趁虚而入”的操作,确实把“聪明”两个字写得明明白白。 其实这种“顺势采购”的思路早有先例,当年苏-35的引进也是抓住了俄罗斯军工需要资金升级生产线的时机,花20亿美元拿到24架先进战机,既补了当时空军的装备缺口,又给国产战机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现在的伊尔-78MK-90A订单更是青出于蓝,既解决了俄罗斯的燃眉之急,又精准填补了自身的战略短板,花一份钱拿到装备、战略、合作三重收益,这种买卖确实没人能拒绝。 等到20架加油机全部交付,再配上现有的运油-20,东方大国的空中加油网络就算真正成型了,到时候不管是战机远洋还是战略投送,底气都得足上一大截。

0 阅读:122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