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环球时报》发了一篇文章称,当下台湾主流民意就是反“台独”、要发展、做中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2025-10-23 10:56:04

21日,《环球时报》发了一篇文章称,当下台湾主流民意就是反“台独”、要发展、做中国人。我觉得,媒体还是不要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大家都不傻。 ​环时所说的这种情况现在完全没有可能。想一想,台湾社会刚刚还是听取蛙声一片的ICU,就因为一个赖清德民调下降,统一问题瞬间就进入高唱走进新时代的KTV,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一家正规媒体,千万不能如此自欺欺人。 ​当下的台湾,虽然有了一些触底反弹的迹象,但离地平面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冷静地看待岛内发生的一些变化,别听风便是雨。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24年底民调很说明问题,63.4%的民众“自认是台湾人”,仅2.4%“自认是中国人”。“做中国人”远未成为主流认知。 反“台独”也不等于盼统一。抖音上有分析说得实在,岛内反“台独”者多是求和平、要现状,真正支持统一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赖清德民调下降有原因。草根影响力基金会数据显示,55.9%民众觉得战争风险增加,56%不愿家人上战场,怕被当“炮灰”是主因。 民进党搞“去中国化”三十年,删改历史教材、塑造“台湾主体意识”。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哪能靠一次民调波动就扭转。 2024年两岸贸易额2929.71亿美元,同比增长9.4%,说明“要发展”是真需求。但这需求目前多停留在经济层面,未上升到政治认同。 台《联合报》民调显示,87%民众认为两岸要沟通,60.5%主张“维持现状”。大家要的是安稳赚钱,对统一议题仍存观望。 “倚美”心态还很普遍,67%民众乐见美对台军援。但“疑美”也在升温,57%不相信美会派兵“协防”,知道自己可能成“弃子”。 民众对民进党不满多因民生。2024年台湾物价涨2.18%,房租指数创28年新高,“贪”成年度代表字,跟统一认知没直接关联。 74.8%民众反感政治对立,74.7%期待政党和解。岛内焦点在内部治理,两岸议题暂非优先考量。 福建两岸融合示范区成效显现,“小三通”旅客增78.82%。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比急着下判断更有力量。 媒体的价值在客观呈现。把“反战求稳”等同于“要做中国人”,既不符合事实,也容易误导对两岸形势的判断。 两岸关系发展有其规律。从经济融合到情感认同,从民间交流到政治共识,每一步都需要时间沉淀,急不来也骗不得。 我们该看到积极变化,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达440.5万人次。也该正视现实差距,给融合发展多些耐心与空间。 真实的民意藏在细节里,在民生账本中,在两岸交流的笑容里。唯有尊重事实,才能凝聚真正的共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