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禁运,我就敢换!荷兰刚把关键半导体设备加进对华禁单,格力立马取消进口订单,2

文史啊旺 2025-10-22 16:51:38

你敢禁运,我就敢换!荷兰刚把关键半导体设备加进对华禁单,格力立马取消进口订单,21.8亿合同全给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更惊喜的是交货提前四月。国产设备的逆袭,从这一刻开始了? 说起最近半导体圈的动静,得从荷兰那边的动作说起。2025年9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放出消息,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这两样关键设备正式加进对华出口管制名单。这不是小打小闹,管制范围还包括已经卖出去的设备的后续维护服务,一下子就把供应链卡得死死的。碳化硅外延炉是生产SiC芯片的核心工具,这种芯片在空调变频模块、新能源车功率器件上用得飞起,属于第三代半导体里的硬骨头。DUV光刻机呢,更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荷兰的ASML在这块儿本来就占大头,现在直接升级许可要求,出口到中国得逐案审批,等于变相掐脖子。 这事儿来得太突然,但对咱们国内企业来说,早不是头一回了。美欧这些年层层加码,从EUV到DUV,再到材料设备,目的就是拖慢中国半导体步伐。荷兰这边跟在美国后面走,表面上说维护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供应链武器化。结果呢?这回踢到铁板了。格力电器没等尘埃落定,就在几天内甩出重拳:原计划从欧洲进口的30台碳化硅外延炉订单,全盘取消,转手给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总金额21.8亿元。更牛的是,这批国产货的交付时间比原进口计划提前了整整四个月。不是吹,这一步走得干净利落,直接把禁运的尴尬甩给了对方。 格力为什么这么玩?得从他们自家底子说起。格力不是头一回搞芯片,2018年就开始布局,砸进去60多亿元,建起珠海的6英寸SiC芯片工厂。现在工厂良率稳稳99.6%,产能刚好卡在扩张关口,正需要这批外延炉来冲刺家电自用和对外代工。原计划靠进口撑腰,结果荷兰一纸禁令,交货期飘忽不定,维护还得看脸色。换谁都得急眼,但格力早有备胎。董明珠这几年反复强调,核心技术必须自己捏在手里,造芯不是可选项目,而是中国制造上高端的硬指标。她带队从研发到制造,全链条闭环,没动国家一分钱补贴,就这么一步步啃下来。SiC MOSFET器件在高温耐压上,甚至比英飞凌的同类货色还硬气几分。这次订单转向,不是赌气,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链自保。 再说说接盘的这两家,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可不是吃素的。北方华创在半导体装备圈是老玩家,他们的立式退火炉早就在中芯国际的28纳米线上跑得风生水起,没出过大岔子。这回为格力量身定制的SiC刻蚀机,刻蚀速率高达500nm/分钟,还通过了10万片晶圆的量产验证。安装上生产线,不用大动干戈,就能无缝对接。想想看,进口设备一卡脖子,生产线得停摆多少天?国产这速度,直接省下时间和成本。中电科48所更不用提,作为国家队成员,2025年初就揽下超10亿元的SiC外延设备订单,累计出货量破百台套。他们的8英寸碳化硅外延炉,带激光定位和自纠偏技术,2月份就批量交付30台,用户反馈运行稳如老狗。外延层厚度均匀性控制在行业顶尖水平,帮格力把双气流控制技术发挥到极致,均匀性比美国Cree的设备高出2个百分点。 这笔21.8亿的合同,拆开看是30台设备的采购,但放大看,是国产装备从“凑合用”到“好用耐用”的跃升。过去几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卡脖子问题层出不穷,进口依赖度高企,一有风吹草动就全线晃荡。现在不一样了,格力这单子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信心。提前四个月交付,听着简单,背后是供应链本土化的积累。格力自家还贡献了磁悬浮分子泵系统,能耗直降45%,直接拉低整体运行成本。这样的技术叠加,让SiC生产线效率蹭蹭上涨,不光满足内部需求,还能对外供货,插一脚进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大环境看,这事儿戳中了全球半导体博弈的痛点。美国带头围堵,荷兰日本跟进,试图用出口管制锁死中国高端制造。但现实是,禁运越严,国产替代越猛。拿DUV光刻机来说,ASML的1970i和1980i型号被管制后,中国企业没坐以待毙,上海微电子的国产DUV机型已经在7纳米线上试跑,良率稳步追赶。碳化硅领域更不用说,第三代半导体是电动车和光伏的刚需,全球市场年年翻番,中国份额从10%爬到30%,靠的就是这些年闷头实干。格力这步棋,不光解了自己燃眉之急,还给同行树了标杆。想想那些还在纠结进口的厂家,看到这单子,得赶紧盘算自家账本了。

0 阅读:373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